翻开历史的书页,让时间定格在二战后的时期。打开地图,我们惊讶地发现,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中,竟然有这惊人的相似:在欧洲,德国被一分为二,在亚洲,朝鲜半岛也被一分为二。 人们都说战争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也有可能会导致国家的分裂。那么,我们悲情地看到,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一些国家取得胜利得到统一的背后,还有一些国家和民族面临着分裂。 同样作为二战的产物,这些分裂的国家必然有着历史的相似点,但同时又因各自的民族、地理位置、时代政治的变迁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不相同的特点,就使得有的分裂的国家,又重新统一在一起,而有的分裂的国家,到现在还在忍受着分裂的痛苦。 那么让我们把放大镜定格在朝鲜半岛和欧洲的德国上,来仔细研究一下它们的共性与特性。这两个几乎是同时分裂的国家,却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分裂的德国能重新统一,而朝鲜半岛却迟迟无法完成统一的大业呢?它们各自在自己发展的路途上,有着怎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在德国统一之后,现代的朝鲜半岛又有着怎样的局势,又将如何发展呢? 在导致分裂的原因上,它们有着惊人的相似点。 二战结束后,被分割的德国与朝鲜半岛有着不可言喻的相似点。事实上,德国和朝鲜半岛都是被美苏两大阵营所分割的。表面上看德国是被四大国家共同占领,但实质上是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所掌控,而朝鲜半岛也是由美苏两大阵营占领着。两种不同制度的社会阵营的冷战,加剧了统一的难度。 笔者认为,正是两大阵营的冷战,加剧了统一的不可能性。德国和朝鲜半岛分裂而产生的矛盾都因其依附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加深了。冷战期间,由于美苏之间的利益纷争使依附于它们的东德和西德、韩国和朝鲜,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并越走越远,使统一变成在当时看来是不可能的事。 在它们的分裂原因上两大阵营都在各自的影响区内建立了受它们影响的各自的政权。两大阵营分别在亚洲和欧洲的这两个国家里建立起了受自己影响的政权。东西德以及韩国和朝鲜的建立,无论是时间还是背景都非常相似。 基于以上因素,可以总结出德国和朝鲜半岛的分裂有四个相同点: 第一,这两个国家的分裂都是强大外力干预的结果,或者说是战争的直接产物。 第二,随着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在东西方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意识形态尖锐对立、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两大阵营,这两大阵营的对峙与利益冲突导致了分裂的东西德之间、韩国和朝鲜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致使它们的统一之路更加坎坷。 第三,这两个国家分裂之后,受制于当时的国际大背景,不约而同地实行了事实上的“两国两制”。 第四,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分裂都是因民族不同引发的,但这两个国家则是同一民族的分裂。 那么,被两种不同制度的社会阵营所影响,就注定双方无法统一了吗? 为何东西德最终可以走向统一,而韩国和朝鲜如今还在饱受分裂之苦?这与人民的愿望、国家的政策以及国家的历史和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西方国家趁机加强了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临近东德的匈牙利、波兰等国家的“改革”和“自由化”很容易影响到经济实力不强的东德。另外,东德内部动荡的局势也为两德统一提供了先决条件,而在朝鲜,这股民主风则是完全吹不起来。德国在二战前已经有了资本主义民主的萌芽,而朝鲜半岛直到被日本殖民的那一刻还是封建主义的国家。可以说,苏联扶持下的朝鲜并不能像多党制的韩国那样抛弃封建主义而走向民主,东欧的改革之风自然也影响不了朝鲜。 那么,在东欧的争夺战里,为什么苏联愿意妥协呢?第一,东德持续的政局动荡使其经济濒临绝境,只有把这个包袱甩给西德,苏联才能减轻自己的财政负担,同时还可扩展同西德经济联系的渠道。统一的德国虽是苏联的危险,也是美国的对手,它不会甘心受制于美国,苏联可调动美德矛盾为自己所用,瓦解德美关系,松懈西方联盟。 事实上,苏联最大的担心无非是东德并入西德后将要面临非常大的军事威胁,而此时的西德及时地调整了政策,并与苏联签订了《睦邻、伙伴和合作条约》,这使苏联放下了心中的担忧。苏联在欧洲大陆转变了态度,却没有在亚洲给予朝鲜同样的待遇。很大程度是因为朝鲜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东德的位置。毕竟,朝鲜半岛被认为是北太平洋地区最有战略价值的地区之一,曾被称为“亚洲的巴尔干半岛”。而东德的战略位置虽然重要,但西德已承诺会给出一个特别的“无核区”,从这个意义上讲,东德的利用价值在苏联的眼里就比不上朝鲜半岛了。 还有,国家政策对统一的影响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东西德刚刚分裂的时候,美、英、法、苏四国便召开了波茨坦会议,三国首脑主张维护德国统一,虽然后来盟国并没有完全履行,但至少在波茨坦会议上,总的政策还是坚持向和平统一的道路前进。而朝鲜半岛的情况则不同,韩国时任总统李承晚坚持“北进统一”政策,朝鲜也在苏联国家领导人斯大林的同意下实施“武力统一”的军事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