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751.622;D75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71(2011)02-0004-07 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和核泄漏导致的复合型危机,引发了世界许多国家对核安全与核能利用的多重反思。福岛核危机虽然发生在日本境内,但其影响和引发的后续问题在空间层面已远远超越民族国家边界,成为了全球性问题。21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日本的核灾难把一个巨大的全球治理议题摆在了世人面前,使人类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21世纪的政治,已经成为‘全球社会’的政治,而任何国家的政治也因此都含有‘全球政治’的性质”。①福岛核危机打破了“人们对技术能理性掌控的”②神话,“出现了人类理性认为不会出现的灾难”③,使安全成为人们首要关注的问题。除传统安全威胁的范式外,具有“不确定性”特征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增加。人们对科学家、企业和政府做出的安全承诺和通过数字化来“证实”一切都“绝对”安全的公共话语产生怀疑。理性的风险确定与非理性的风险感知在一定程度上将人们置于生活恐惧和矛盾中。 福岛核电站灾难让西方工业国家不得不反思技术理性的脆弱性。德国社会普遍认为,如果像日本这样技术发达的工业国家都不能掌控核技术,那么核能本身就存在着人类无法预见到的风险。福岛核电站灾难在德国引发的关于核安全大讨论说明,核安全问题不仅是事故安全问题,也是对科学技术的信赖问题。人们不得不认识到,再也不能凭借“德国技术员较好掌控核技术”这一观念而忽略对现有的能源供应方式和核安全进行深刻反思。除技术因素外,人们还应该考虑会带来核灾难的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如果说,德国社会在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后进行过第一次反思,那么此次福岛核危机在德国再度引起民众对人类核安全的广泛关注,这给德国社会带来了政治文化生态的根本性变化。绿党生态政治理念前所未有地被人普遍接受。鉴于日本核灾难对德国社会和德国政治产生的深层次影响,本文在对贝克对后工业文明反思论述的基础上,对日本核危机背景下德国社会对核安全的再反思及其对政治格局和能源供应方式的影响进行深度阐述。 一、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与贝克对后工业文明的反思 25年前,1986年4月26日苏联境内发生震惊全世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造成了空前未有的跨国界核污染。正是在这个时候,德国社会学家、思想家,“风险社会”理论首创者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在其《风险社会:走向另一种现代性》④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风险社会”的概念,并将“风险社会”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前工业社会,人们主要面对自然力所致的危险和有限的社会冲突,如:自然灾害、疾病、瘟疫和局部战争;第二类是传统的工业社会,人们面对的危险增多了,除自然灾害和疾病外,还要面对人为的工业污染、交通事故和世界战争等;第三类是全球性工业社会,又被称为现代风险社会,它所带来的不仅是地区性的污染和贫困,还有许多无法预测的风险,如生化核武器的生产、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危害、生态恶化、核技术威胁等等。⑤ 25年后发生在日本的福岛核事故再次证明,虽然风险并不意味着灾难,但风险意味着对灾难的预感,风险存在于一种持久的可能性状态。虽然风险并不是“现实”,但当风险变成现实的那一刻,风险就不再是风险,转而变成灾难。贝克认为,风险已经成为20世纪工业社会的时代特征。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它超出一切知识所能涵盖或触及的界域。这种风险是指“完全逃脱人类的感知能力的放射性、空气、水和食物中的毒素和污染物,以及相伴随的短期和长期的对植物、动物和人的影响,它们引致系统的、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伤害,而且这些伤害一般是不可见的。”⑥处于全球风险之中就是21世纪初期的人类状况,特别是“随着核裂变和放射性废料储藏而出现的问题,对整个人类来说这是全球性的威胁。”⑦在这方面,后工业社会的风险不同于工业社会的风险。后工业文明发展的不确定性构成了现代社会的风险,“现代化的风险和危险,在一个关键的方面,即它们的威胁的全球化(人类、动物和植物),并随全球化而加剧,”⑧这是人类自己造成的、无法逃离或校正的生存困境。即便技术高度发达的日本也不能避免贝克所说的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风险。 核技术威胁和核灾难带来的灾难具有跨国性、跨地区性,使人们感到生活在“风险社会”之中,这一由日本核灾难所致的现代社会风险性意识也改变了国际社会和各国对核技术和核安全的认知。在德国引发的对人类核安全的大讨论,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心理空间”,即感性空间和理念空间。⑨按照贝克的观点,“人为的祸害实际上远远地超过自然灾害;而人为灾害的首要特征,就是在于它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其伤害的范围也是难以预料的。”⑩在贝克等人看来,人为祸害的主要特征,是彻底破坏人类原有的世界观的框架和内容,根本改变了人类关于存在、时间、地域、知识、道德和历史等基本概念,也使人从此失去用以思考世界的基本参照系统和价值系统。原来的必然性、规律性、道德性等范畴已经完全失效了。人类必须面对新的风险时代特征,重新发现和发明新型的可靠立足点。(11)在这方面,后现代的风险,“不像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与工厂相联系的或职业性的危险,它们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地域和团体,而是呈现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这种全球化跨越了生产和再生产,跨越了国家界线。在这种意义上,危险超国界的存在。”(12)另外,“风险是人类活动和疏忽的反应,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表现。这意味着风险的来源不再是无知而是知识;不再是对自然缺乏控制而是控制太完善了。”(13)对此,德国能源供应安全伦理道德专家委员会在2011年5月30日的报告中指出,日本福岛核危机使人们认识到,“风险不是一种假设,而是一种现实。”(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