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5年前美国政治学大师亨廷顿就曾写道:“在一些主要的阿拉伯国家(阿尔及利亚、埃及、摩洛哥、叙利亚、突尼斯)20岁出头、寻找工作的青年人数量的扩大将持续到2010年左右……识字人口的迅速增多造成有文化的年轻一代和很大程度上没文化的老一代之间的鸿沟,因此‘知识和权力之间的分离’可能‘会使政治系统处于紧张状态’。”①亨氏已逝,但其判断却一语成谶。2010年年末,突尼斯中部城市西迪布吉德爆发群体性抗议活动,且愈演愈烈,终致执政长达23年的本·阿里总统于2011年1月14日狼狈出逃。这一突发事件被称为“茉莉花革命”,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 一、从抗议骤变为“革命” 突尼斯此次事变由最初的群体性抗议活动演变为推翻政权的“革命”,延续近一个月。 2010年12月17日,西迪布吉德市(突首都突尼斯城以南265公里)的26岁青年默罕默德·布瓦济兹在该市警察局门前自焚。布大学毕业后一直未有正式工作,靠贩卖蔬果养家糊口。当天,执法警察以无证经营为由没收其推车并施以殴打,布向政府申诉未果后购买汽油、浇身自焚。其自焚照片在突互联网迅速传播,引起当地民众的同情与愤慨。当天,西市百姓上街游行抗议高失业率和物价上涨,并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10余名民众被捕。突政府仅派出发展部部长赴西市安抚。 西迪布吉德市抗议活动迅速扩大到多个城市,酿成重大人员伤亡。22日,西迪布吉德市另一名青年爬上电线杆高喊“不要贫穷、不要失业”后触电自杀,再次激起公愤,抗议活动蔓延至周边城市。此后失业者自杀、自焚现象屡有发生。24日,西迪布吉德地区一抗议者遭警察射杀身亡,示威者与地方安全部队对峙升级。25日,民众抗议活动扩展至凯鲁万、苏法克斯等大城市,27日蔓延至首都突尼斯城,游行市民声援西迪布吉德居民,被警察驱散。总统本·阿里发表电视讲话称将严惩骚乱分子和极端势力。其间,抗议活动的参与者从失业青年扩大到中学生、记者和律师等群体,抗议主题从高物价、高失业率等民生问题转向体制改革、惩治腐败等政治议题。2011年1月5日,西迪布吉德市民为前一天不治身亡的布瓦济兹游行送葬,民众对政府的仇恨情绪进一步加深。1月8日、9日,警察与抗议示威者在多个城市的冲突升级,造成数十人死亡。 由于局势日益恶化和外部施压,本·阿里政府开始让步。1月10日,本·阿里承诺今后两年内创造30万个就业岗位;1月12日,负责镇压骚乱的内政部长被解职;1月13日,本·阿里承诺不参加2014年的总统大选、进行全面政治改革、放开舆论管制、释放政治犯等,开通一些被禁网站;14日,本·阿里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解散内阁,并承诺在6个月内举行总统大选。但首都“暴力示威——流血伤亡”的循环仍在继续,民愤已无法平抑,“推翻本·阿里”成为反政府抗议民众的主要目标。14日傍晚,本·阿里与政府总理格努西紧急磋商后弃权外逃。突军队接管全国,突众议长迈巴扎代行总统职权,总理格努西受命组织联合政府。 二、事变原因 突尼斯多年保持平稳发展,政局变天出人意料,但决非偶然。其直接原因有三:第一,政府及本·阿里处置危机不当。“茉莉花革命”起源于基层管理人员的粗暴执法。事发之初,突政府未能充分估计抗议活动的发展趋势和严重程度,采取隐瞒、转移视线、拖延、弹压等老一套手法,致使流血事件屡屡发生,民愤不仅未能平抑,反而逐步升温扩散。事变后期,在国内外强大压力下,本·阿里从强硬压制急转为步步妥协,几乎答应了抗议民众的所有要求。政策的摇摆激起了民众推翻现政权的更强决心,同时自乱阵脚也瓦解了政权内部的凝聚力。 第二,本·阿里失去军队支持。军队、警察和国民卫队是本·阿里维持长期统治的三大支柱。本·阿里出身行伍,上台后却长期疏远军队,军费仅占GDP的1.4%,军方早有不满。②局势恶化后,本·阿里要求军队出面镇压,军队不仅不合作,还阻止警察和安全部门镇压示威者。据CNN记者魏德曼观察,本·阿里出逃当晚突尼斯城相对平静,“感觉像是军队接管,很少有革命的气味。人们对混乱的惧怕稀释了对本·阿里离任的高兴”。③这表明军方很可能是迫使本·阿里下野出逃的关键推手,“茉莉花革命”亦可谓“民众打头阵、军队暗助阵”。 第三,新兴网络工具及网络信息推波助澜。“茉莉花革命”有“第一场数字革命”之称。突国内网络较普及,仅“脸谱”网(Facebook)用户就达200万(全国人口的1/5)。抗议活动爆发后,民众利用“脸谱”、“推特”、视频分享网站You tube和照片分享网站Flickr等发布信息、相互串联、组织示威。网上发布的警察镇压抗议民众的视频和照片大肆传播,助长了民众愤怒情绪,赢得国外舆论同情,促使原来偏袒本·阿里的美、法等国向突施压。其中,维基解密网站在“茉莉花革命”中起了重要作用。2010年12月维基解密网站曝光美外交密电,其中多份美驻突大使撰写的报告揭露突国内严重腐败、本·阿里家族生活奢靡及操控突经济命脉等“实情”。④电文随抗议活动传遍突全国,推高民众反政府情绪。美《外交》杂志称,“曝光电文是突革命的催化剂,此次革命或可称首次维基革命”。⑤ 突一直被视为“小康”之国。近年来其GDP年均增长率近5%(2009年、2010年约3%),人均GDP约4160美元,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发布的国家竞争力排行中位列非洲之首。但宏观数据并不一定真实反映人民生活和国家发展水平,光鲜外表下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深层问题,这才是引燃“茉莉花革命”烈火的“干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