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里,郭风首先是以散文诗奠定其地位的。郭风近十多年来,也写了大量游记散文,在游记文学上戛有独造,其精美处,与其散文诗名篇相比,毫不逊色。 一 郭风是以特有的个性、气质、修养、情趣进入游记领域的。他不仅写景绘物,使人如临其境,而且注重生活的内心体验,在大自然的遨游中,时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抒发自我感知,留下心灵的轨迹。自我意识的增强,给大地、海洋、阳光、树木、花草增添了主体情感。他又凭其渊博学识,旁征博引,纵横议论,在娓娓而谈中,蕴含某种哲理,令人咀嚼回味,大大扩展游记容量,增强游记力度,别具风范,卓成一家。他的游记大体可分三类: 第一类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凸现整体,用多姿的彩笔把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创造“情景双绘”、“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日出》一组共五篇,从不同的方位、视角抓住不同的景象,描绘日出之景。《东海》从天、云的形状和色彩入笔,对太阳未出的景色,加以渲染烘托:“海无限空阔而又静谥,不久,东方出现几缕明光,青灰而白”,“万千零散的、大大小小的、凝滞或飘忽不定的云朵和云絮,被渲染上各种色彩,或橙黄,或堇紫,或麦黄,或朱丹,或鹤顶丹,有的则不过是普通的雪白或淡黑……而种种的云彩,云的形态,实际上随时都在微妙地、几乎没有法觉察地幻变着”。作者以敏捷机灵的才能,抓住特定环境下所呈现出来的异常光彩,从天、云的颜色和光的变化井然有序地描写日出情景,辨色力之细致,感受力之敏锐,艺术表现力之高超,令人惊叹!作者对云海霞光的审美感受,寄寓对光华璀璨的景象赞美之情。 类似色彩绚烂,有如水彩画般的画面,在他的游记散文中,比比皆是。作者除大量描写南方秀丽、清幽景色外,还描绘了雄伟的景象:高耸入云的崇山,波浪滚滚的江海。《黄龙洞》、《金鞭溪》、《吴淞口的夕暮》等都是这方面的佳作,同是描写景物,有的写得很浓丽,有的写得很清淡,无论什么景色,都写得形象鲜明,气韵生动,如同一帧帧小幅的精美绘画,呈现出丰富多采的风姿和微末细节的神态,每一种景物仿佛都具有灵感和感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烘托出整个环境和气氛。作者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细节刻画山水特色,既有粗犷和细腻互相结合,也有工笔和意笔交替运用。 值得注意的是郭风往往突破传统的描摹山水的方法,以艺术家眼光对自然风物进行创造性鉴赏,表现出一种富有素养的欣赏力,如:“看到它们的形态(蝴蝶),它们双翅上的色彩和图案,使我想起好象在读一本杰出的诗集。”〔1〕又如:“吴淞口的夕暮好如一首诗或一曲音乐。”〔2〕创造性的鉴赏,印象性的观感, 充分表现了作为诗人郭风的丰富的联想与高度的艺术敏感力,读之予人以悠悠不尽的回味。 郭风平时喜欢欣赏绘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对于他提高审美情趣,发现自然景物的神韵和美的内蕴,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常以绘画中所创造的自然山水的诗情画意为借鉴,去观察欣赏眼前的景物,如平潭:“应谈采用油画的写实手法来表达我对此岛最初印象和感情。 ”〔3〕那石窟中浮雕“颇具东晋画家顾恺之画意”〔4〕。 至于他试以中国画的泼墨笔法描绘自然景象,作者已在《题未定——雨中瀑布的草图》中说过,在他的游记小品里屡见不鲜。对自然审美感的高低取决于欣赏者的学识水平和艺术教养。同样欣赏大自然风光,有的人仅仅对山峰、溪流外表的形状感到兴趣,而很少领略到山水的情趣和意境。郭风不仅善于从外在形态上生发出许多奇妙的想象,而且联想到诗文和山水画,诗情画意扑面而来,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如果缺乏精湛的文化修养,没有高深的艺术鉴赏水平,不可能产生这样独特的美感。 显然,作者不以展示自然风光为满足,没有把游记写成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山水小品,还描绘了风俗人情,富有时代气息。如《甲子年元宵日记》中描写枫亭人们看灯,特有的地方风味,增添了民俗风、人情味。又如《土地》叙写了平潭规模庞大的养殖湖,《白塘和宁海桥》记述莆田海滩围垦,灌溉良田等,都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但这方面的描述,比之作者笔下自然风光,显得逊色些,象《秀屿》中,作者介绍湄州湾内澳地带的深水良港,类似报道。 第二类着重勾画山水景物的神韵。它不象《东海》,对日出那样做具体精细描绘,往往有意回避物象本身表面有限的“形”,而是勾勒出它的神采,或突出它的情调,重于抒发情思感觉。如山海关《古道》上熙熙攘攘,可入镜头的风物不少,但作者只把苹果园、梨园、高粱地摄入,衬托出“北方土地的辽阔的气象”。他不用工整细致的笔法描绘,而用最经济的笔墨勾勒。从这幅古趣盎然的图景中,触发诗意,展开丰富的想象:“在那下着北方的冻雨的日子里,在那泥泞的古道上,在那冰封的古道上,我国古代的将士骑着马出关,奔向边塞,去抵抗外寇的侵扰!”感情的抒发占全文一半篇幅。这类游记,不着重自然风物的精雕细刻,而以感情流向为主体。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5〕郭风以“景语”作“情语”,意在抒发自我。 又如《古吹台》(即禹王台),作者同样不把笔墨放在形象创造上,而是诉诸情感,占全文主要篇幅,是赞美古代英雄人物的性格和功勋,穿插有关古代乐师和音乐知音者行踪轶事。读者从画外之音,象外之意中领略了它的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