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550(2010)08-0024-24 在国际关系中,利用经济手段追求政治与安全目标是极为常见的现象,经济武器也是仅次于军事力量的一种强制手段,因此经济制裁一直是一种重要的对外政策工具。① 战后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制裁的使用有越来越频繁的趋势,其实施主体、动因、目标和性质等也日趋复杂化。但经济制裁的效果实际上很不稳定,有时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还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后果与人道危机,其有效性与合理性均缺乏可靠的保证,因而成为当代最有争议的国际政治现象之一。本文试图在简要梳理经济制裁的历史演进并界定其内涵与类型的基础上,着重对其政治动因以及在经济、政治与道德等方面的实际效果或影响进行分析与评判,并就国际社会如何确立和完善相应的国际规范以保证制裁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提出一点看法。 一 经济制裁作为外交工具的历史沉浮 经济制裁作为一种惩戒手段在东西方世界都由来已久。例如在中国,《尚书·吕刑》中所谓“墨辟疑赦,其罚百锾”,就是以处罚犯罪者一定数量的财物以示惩儆。② 在公元前432年的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也曾以本城邦三名妇女被劫持为由颁布法令,宣布切断通往麦加那地区的粮食供给,并禁止麦加那利用雅典帝国的港口和市场。③ 不过,由于古代时期国家间经济交往较少,经济制裁的价值没有引起充分重视,形式也比较简单。 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尤其是现代国际体系形成以后,国家之间有时既要解决冲突,但出于成本与收益等考虑又不想诉诸战争,于是经济制裁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外交工具。其中19世纪中叶英国通过《航海条例》对荷兰实施经济封锁便是一个标志性事件。④ 英国的制裁不仅给荷兰造成了巨大打击,还强化了英国对英属殖民地的控制。 在一战期间,经济制裁对于协约国打败德国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此备受青睐。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就竭力推崇这一策略,经济制裁的理念甚至被纳入国际联盟宪章。在实践中,国联对某些小国的制裁取得了较佳的效果,例如在1925年成功迫使希腊撤出保加利亚领土。然而,1935年国联的经济制裁却未能促使意大利军队撤出埃塞俄比亚,因此声誉大跌。 二战期间,盟国的经济封锁和制裁措施同样有效地遏制了德、意、日的军事潜能,使经济制裁的声誉有所回升。战后以来,拥有超强经济实力的美国频繁使用经济制裁,并以此作为推行冷战遏制战略,维护美国利益甚至推广其民主价值观的重要工具。美国不仅对东方阵营国家实施了长期制裁,为贯彻其冷战战略,甚至不惜对其盟国进行经济恐吓。例如,通过施加经济压力,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末迫使荷兰放弃阻止印度尼西亚独立的企图,在1956年迫使英、法从苏伊士地区撤军,在60年代初使埃及从也门和刚果地区撤出。但冷战时期美国的经济制裁同样得失参半。例如,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并未达到预期目的,⑤ 60年代旨在颠覆古巴政权的全面经济制裁以失败告终,1979年以后对苏联的禁运也未能奏效。在冷战后期,随着失败案例的增多,人们对制裁的热情又大为消退。 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制裁被空前频繁地使用,例如联合国安理会在冷战后最初四年就实施了八起制裁,而在整个冷战时期只有两起。⑥ 不仅如此,经济制裁的动因、目的、形式等都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除了诸如制裁南非等少数例外,冷战时期的经济制裁主要是某些国家的单边行为,并主要为军事安全等传统政治目标服务。冷战结束后,联合国成为实施制裁的重要角色,开始体现国际社会的“共同意志”,而反恐、防扩散、反毒品交易乃至政权改造、保护环境、促进民主与人权等也成为经济制裁的动因。⑦ 这类制裁行为实际上大多具有国际干涉的性质,因为制裁的发起者或实施者并非国际冲突的当事国,而是在无关自身直接利益的情况下采用制裁手段介入或影响他国事务。“干涉性制裁”虽然并非新现象,但从未像冷战后这样盛行,并且目标如此广泛。尤其明显的是,冷战后,人权危机被视为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挑战,成为一些国家甚至联合国频繁使用经济制裁的重要理由。由于传统政治动因与人道主义动因之间关系的变化,国际制裁发生了重要转型。 但在冷战后这个所谓“制裁的时代”,⑧ 经济制裁的效果依然不佳。例如,美国及联合国对朝鲜的经济制裁,就防止核扩散的主要目标而言,可以说是完全失败的。⑨ 经济制裁甚至被称为当代美国外交“最大的悖论”。⑩ 从联合国对伊拉克、南联盟、海地等国的制裁实践来看,制裁所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有时并不亚于战乱所带来的后果,而这些灾难主要发生在目标国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妇女、老人和儿童身上。经济制裁的倡导者所强调的“针对性”和“正义性”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由于冷战后的经济制裁屡遭挫折,人们的态度又趋于谨慎。当前,国际社会的一个关注焦点是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自2006年年底以来,为解决伊朗核问题,联合国安理会已通过了三份含有制裁内容的决议;2010年6月又通过第1929号决议,决定进行第四轮制裁。但制裁前景尚难预料。到目前为止,尽管美国等部分西方国家希望加大制裁力度,但中国、俄罗斯等许多国家都强调,制裁措施应主要针对核扩散问题,不应扩大化,以避免造成政治与人道危机。中国主张“对有关制裁进行严格的限定”,不能影响各国正常经贸往来和伊朗人民的正常生活。(11) 这种立场无疑非常审慎,也很有代表性。 总之,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运用经济制裁,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二 经济制裁的内涵与类型 对于“经济制裁”这个由来已久的概念,当代人非但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而且还存在着许多颇为严重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