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以资源出口为主的俄经济遭受了比欧美更严重的损害,俄政府因此饱受批评。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挑战,梅德韦杰夫总统提出“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现代化”思想,并要求外交“必须为实现现代化服务”。为此,俄在其主持下开始调整外交政策,重点是突出外交的“实用性”、与欧美建立“现代化联盟”、积极参与亚太地区安全和经济合作、提升俄在独联体地区的主导权等。本文试就俄此轮外交政策调整的特点进行分析。 一、突出外交政策为现代化服务的“实用性” 正如梅德韦杰夫在2009年的国情咨文中所指出,俄此番外交政策调整的指导思想是“一切将只为实用目标服务”,“为现代化服务”。①以“实用”为目标的思想实质在于,排除任何不切俄罗斯和世界现实的“空洞的”理想、使命和目标,专注于解决俄当前所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制订最符合俄国家利益的政策并付诸实施,以尽快摆脱金融危机影响,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型主导向技术特别是高科技主导转变,全面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2009年9月10日,梅德韦杰夫在其个人网站上发表题为“俄罗斯,前进!”的文章,详细阐述了他对俄当前内外局势和未来发展思路的看法,其中强调“俄从此次金融危机中得到的深刻教训是:必须摆脱以能源和原料为主体的经济模式,发展‘智慧型’经济,以实现经济现代化”。②在同年11月所做的《国情咨文报告》中,梅提出了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现代化的任务”,并明确要求外交部制订外交如何为现代化服务的具体方案。③2010年7月,在驻外使节会议上,梅德韦杰夫就俄外交政策调整提出了总体方针和具体要求,将外交如何更实际地为现代化服务强调到了极点。 从梅德韦杰夫在各种场合的讲话精神可以看出,新时期俄外交为国家现代化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清醒认识世界发展现状和趋势,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善于合作与妥协。俄认为,当今世界已由相互对抗为主转入一个必须相互合作的新时代。国际金融危机虽起之于美国,但它的影响迅速波及全世界,而要克服它,只能靠世界各国同心协力。因此,俄比过去任何时候更看重与联合国、20国集团、亚欧会议、“金砖四国”等多边机制的合作,同时也非常看重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主要大国的双边合作。为此,俄外交要在“坚定地、有时甚至严厉地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准备在平等和尊重国际法原则基础上向与我们合作的人作出妥协”。④这是俄总统发出的关于加强务实的国际合作的最积极信号。 其次,明确合作伙伴,为俄实现现代化提供外交保障。俄在确定现代化战略之后,提出要与其“主要国际伙伴结成特殊的现代化联盟”,这些主要国际伙伴“首先是德国、法国、意大利、欧盟和美国”。⑤俄提出如此明确的“结盟”意愿,令外界感到有些意外。但俄的用意非常清楚,因为在其看来,这些国家代表着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方向,它们是俄所需要的先进技术、投资和管理经验的主要拥有者,而且除美国外,欧盟和德、法、意都是俄目前最重要的经济伙伴。当然,俄也表示,这种结盟不是要排斥其他重要合作伙伴,而是为了强调外交工作的重点和实用性。 第三,改变外交成效评价体系和标准,“引进资金和技术”成为重要考核标准。梅德韦杰夫在国情咨文中要求对外交工作进行“严格监督”,“外交成果不仅应反映在它对海外俄罗斯公司的具体帮助上以及为推广国产商品及服务所做的努力上”,“还应反映在吸引外资数量和吸引最新技术的能力上”。⑥换言之,能够引入多少资金、技术和人才,以及能够推销多少俄产品、为俄公司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多少帮助,将成为俄考核外交工作实效的重要依据。 第四,改变工作方式,要反应灵敏,不墨守成规,特别要加强公共外交。梅德韦杰夫认为,传统外交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要求,外交运作需要“在线式”,即对所发生的事情要反应灵活,行动超前;⑦外交工作效率要体现在相关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以及主体部门与社会团体、基金会和专家群体的密切合作上,使外交成为各方参与的综合性“大外交”,从而保证国家利益实现最大化。 二、建立与德、法、意和欧盟的“现代化伙伴”关系 俄欧关系一直是俄外交的重中之重,这既是因俄长期自视为“欧洲国家”,与欧洲在安全等方面唇齿相依,更是由于欧洲是俄最大的经济伙伴,俄欧贸易占当前俄外贸总额的一半,欧盟成员国对俄投资占俄外来投资的约70%。对俄而言,与欧盟结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一可吸引更多欧盟的直接投资、高新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二可加快实现俄与欧盟2005年签署的建立经济、内部安全和司法、外部安全、科教“四大空间”计划;三可借此促进俄美关系,解除欧美对俄高技术产品出口及入世方面的限制。 俄为使欧盟及其成员国真正成为其“现代化伙伴”,主动做出进一步改善双边关系的姿态。一方面,俄加强了与德法意的“特殊关系”。德法意是欧盟“核心”成员国,在欧盟内部具有特殊影响力,俄与这三国在双边层面上一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2010年梅、普分别访问了这三个国家,并在三国关心的俄能源供应等问题上达成重要协议。2010年3月俄与德法就“北溪”天然气管道建设和未来管理问题达成长期协议,使各方的利益捆绑更加紧密。在莫斯科成立的“斯科尔科沃”创新经济中心首批外国合作伙伴中,德国西门子、法国布依格等公司也率先入驻。10月,俄德法在时隔4年后重启“三驾马车”磋商机制,就“北约新战略”提前协调立场。俄总统还允诺参加11月里斯本“北约-俄罗斯”峰会,以示俄可能在包括北约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等问题上予以合作的姿态,为俄欧深化合作营造气氛。另一方面,俄主动化解了与欧盟主要成员国的矛盾。近年来,波兰与俄在如何对待二战历史等问题上冲突激烈,以致波兰在欧盟讨论与俄合作问题时多次投票否决相关决议,严重影响了俄欧之间的合作。2010年俄主动就“卡廷事件”向波兰正式道歉。特别是在4月波兰总统座机前往俄参加“卡廷事件”纪念活动途中失事后,俄开展了一系列“感动外交”,梅德韦杰夫不顾当时冰岛火山灰对飞机的影响前往华沙,参加卡钦斯基总统吊唁仪式,并妥善处理事故调查等事宜,让波兰人真正感受到了俄的真诚,双边关系由此转暖。此外,俄还缓和了与中东欧及波罗的海国家的关系。近年来,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以及波罗的海三国积极追随美国,支持美在这些国家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或其它可能针对俄的军事部署,引起俄严重不满,美俄关系冷淡,成为欧盟改善与俄关系的绊脚石。现在俄也试图通过改变对北约及其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立场,化解与这些国家间的紧张关系,为俄欧未来开展更有效的合作创造良好环境,以保证双方建立“现代化伙伴”关系和共拟合作“路线图”等工作顺利推进。俄还采取灵活措施,化解与挪威在北极海域划界等问题上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