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550(2010)11-0045-09 一、一元文明观的盛行 在这篇论文中,笔者主要提两个基本观点:第一,文明具有多维形态和多元特征,这是对文明的最好解读。第二,尽管中国和美国都相信自己的文明有着无与伦比的独特性,但在文明多元性这一核心上,它们其实和其他主要文明一样,并无任何超凡之处。笔者对文明多元论的看法不同于那些自以为是的、且在东西方都受到广泛“喝彩”的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观点。具体来说,保守派认为,文明是由一系列等级分明的文化范式所组成的,其核心价值是不容置疑的;自由派则坚信,可以用明确且无可争议的自由主义准则来评判人类行为是否得当或是否“文明”。笔者的多元文明观与上述看法不同。 文明是民族国家之上、全球社会之下的社会组织形式。从历史上看,文明的基础是城市精英用于攫取农民资源的城市生活形态和劳动分工。①在文明的中心,往往存在着宗教传统与世俗传统(特别是文化传统)交错混杂的情形。 作为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之灵魂的一元论源于18世纪的欧洲。到了19世纪,关于文明单一性准则的一元论被奉为圭臬。这种文明单一性准则根植于种族、族群归属、宗教以及欧洲文明优越论的信念。然而,将人类分为文明人和野蛮人的看法在历史上并非欧洲所独有。在我们的时代,这种看法在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一书的众多保守派支持者中,同样赢得了广泛赞同(这本书已被译成39种语言)。很多致力于改善法治并提升善政标准的自由派人士也持有这种看法。进而,这种一元观在当今所有主要文明中(无论美国、中国、欧洲、印度、日本、俄罗斯、伊斯兰世界)都大有市场。相信“夷狄兵临文明城下”的人简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 塞缪尔·亨廷顿为我们的时代重新弹起了“一元文明观”的陈词老调。他的《文明的冲突》一书或许是冷战后国际关系领域内最有影响力的著作。在亨廷顿看来,文明是有内聚力和共识基础的、凝固不变的,且拥有国家般的行动能力。然而,亨廷顿在坚持一元文明观的同时,却认为在一个多种文明并存的世界里可以存在多样化的行为准则。他对九一一事件的准确预感增强了其著述的可信度,从而使他的书至今依然具有影响力。然而,相对于学术界来说,一般公众却很少注意到亨廷顿对于所谓文明冲突存在夸大其词的事实。已有大量分析和评论令人信服地表明:冲突大多发生在文明内部,而非文明间。③《文明的冲突》一书的第二个主要论点涉及中、美两大文明的关系。自冷战结束以来,这一关系可以被恰当地概括为“接触”或“交往”,而非“冲突”。然而,该书广泛的号召力并没有因为亨廷顿对中美冲突的误判而消失。 与亨廷顿相比,自由派人士则反其道而行之。与亨廷顿不同的是,他们往往更愿意承认,在任何一种特定文明内部都存在着多样化的文化范式,但他们同时又很难抛弃那种认为只能用一种标准来判断文明间关系是否恰当的观念。在有关“失败国家”、善政标准、财产权利以及市场透明化等问题的长期而激烈的论争中,自由派的这一倾向可谓表露无遗。在这些问题上以及其他许多问题上,自由派的论述往往都是以“世界上只有一种正确的行为准则”为前提的,且对此深信不疑。因此,在欧美自由主义的公众话语中,“西方”普遍是用单数形式来表达的:它建立在西方理性发展的基础之上,具有“普世性”,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实质性存在,并不断地将世界的各个部分整合进来。 无独有偶,在亚洲同样存在着一种受到西方理性思维浸染却是反西方的“逆向话语”,并同样受到了保守派和自由派的大力推崇。关于亚洲文明引领的时代将要降临的呼声,昨天在日本可以听到,今天在中国也可以听到,明天可能会转移到印度。斗转星移,但这样的呼声却有增无减。与“东方主义”类似的是,“西方主义”也是采用了单数形式来界定和表述东方与西方。尽管持一元文明观的人们虽然身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分属不同的意识形态阵营,但他们所主张的一元论都隐含着知识上的误导性和政治上的危险性。 二、多维与多元的文明:美国与中国 笔者认为,文明是多元的。从古代到近现代的历史来看,那种认为“西方”有着一成不变的集体身份认同、并在文化上一向具有凝聚力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德国曾经是西方最顽固的敌人,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强力整合,它却成为力图遏止“东方野蛮专制统治”潮流的“文明的西方民主国家”联盟的一员。④此外,尽管英美模式在20世纪下半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多样化却一直是西方世界的一个突出特征。根据卡尔·多伊奇(Karl Deutsch)的历史分析,中世纪的欧洲存在着六种不同的文明形态:地中海周边地区的禁欲基督教文明,西欧和中欧地区的拉丁基督教文明,东南欧的拜占庭文明以及连接这三大文明的是几个世纪以来盘踞伊比利亚半岛、横跨非洲及欧亚大陆的伊斯兰文明,犹太文明和维京文明的相关部分。由此可见,西方的多元化是无可否认的。 适用于西方的也同样适用于美国。罗杰斯·史密斯(Rogers Smith)采用了比刘易斯·哈茨(Louis Hartz)著作更古老的学术视角来考察杰斐逊主义和麦迪逊主义等斗争传统。⑤由此,他推出了使其闻名遐迩的“多传统视角”。在提到哈茨和亨廷顿等人的单一传统理论时,史密斯在其分析中指出,美国政治发展史不仅刻有自由、民主这些公正价值观的标记,也同样打上了和美国主流思想以及实践有着重大实质性冲突的不公正、不自由思想理念的烙印。他说:“从本质上看,多元传统理论认为,塑造美国历史的绝非单一传统,而是模式更复杂、明显不协调的传统组合在其中发挥作用”。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