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区域合作近两年已经成为政治家和国际关系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而美国对东亚合作的态度、是否应该把美国纳入到东亚一体化的进程中等问题,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①例如,许多学者认为,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和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提出的关于东亚共同体未来发展的不同设想,其背后有美国干涉东亚共同体进程的战略考量。陆克文的亚太共同体明确包含美国,鸠山由纪夫的东亚共同体则并未明确谈及美国的角色问题。此外,前者以美、中、日、印度、印尼和俄罗斯六国为核心,而后者则以中日韩为核心成员国,以“10+3”为主要架构,可能包括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②有学者认为,日本提出建立“东亚共同体”让美国很紧张,因为后者需要参与东亚事务。在日本的刺激下,美国更希望促进跨区域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发展,以便与“东亚共同体”相竞争。因此,美国号召各方把重点放在APEC上,还提出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③可以说,2008年以来围绕着东亚共同体还是亚太共同体这两大基本方向的争论和探讨,最核心的依然是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参与度问题。 美国在东亚地区维持存在的意义和困难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存在一直是这一地区的基本安全框架。美国与日本、韩国、泰国和菲律宾等国的双边同盟条约,以及基于这些条约的美国军事存在构成了以霸权国美国为核心的轮辐,或如陆伯彬所谓“海上亚洲”(Maritime Asia),美国也因此成为一个东亚“海上国家”(Maritime Power)。④陆伯彬想要说明的是,美国不仅是一个太平洋国家,实质上也可能是一个东亚国家。事实上,在军事、政治领域,美国的力量从未脱离东亚。目前,美军在亚太地区的主要基地有80个,占其海外基地总数的1/4;总兵力约30万,占美军总兵力的1/5。这些基地和军事单位使得美国至少在军事意义上成为东亚政治的一部分。⑤尽管美国如此深度地介入了东亚的地区政治和安全事务,但由于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的原因,其作为一个东亚国家的身份一直受到置疑。长期以来,东亚地区处于中华帝国的朝贡体系和儒道佛文化体系之下,具有一定的地理和文化接近性。此外,大多数东亚国家在二战后还有着共同的反对殖民主义、珍视国家主权的政治意识。这些对于美国参与东亚地区事务显然都是相当不利的。 虽然美国参与东亚地区事务存在诸多不利的因素,但是它又不得不重视东亚地区,毕竟这一地区对美国来说有着相当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意义。从政治和安全的角度讲,冷战时期,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和政治同盟使其可以有效地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大战略,包括对越南、韩国、柬埔寨和阿富汗的若干援助和军事介入的具体政策。冷战结束以后,面对中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上升,美国的军事存在和政治同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其作为霸权国在东亚政治事务之中的主导地位,也构成了九一一事件之后美国打击塔利班和恐怖主义势力的主要平台之一。在经济利益方面,早在1983年,美国向亚太地区的出口额就占到了美国总出口额的34.8%,而向欧洲的出口只占25.7%,亚太地区成了美国的头号贸易伙伴。与此同时,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投资也不断增多,其增长率大大高于对西欧的投资。⑥2007年,美国向东亚地区的商品出口达到2015亿美元,占美国总出口额的25%,仅次于北美和欧洲。同年,美国在东亚的直接投资总量达到了4540亿美元,而东亚在美国的投资总量达到了3200亿美元。⑦即使抛开美国和中国、日本之间密切的经济关系,近年来它在东南亚的商业和能源利益也在不断增加。东南亚地区的GDP总量在2007年达到了2.7万亿美元,是美国的第6大出口市场(出口额达到了1700亿美元)。美国也是该地区的第二大投资国。⑧2009年11月14日,美国贸易代表罗恩·柯克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表示,亚太地区潜力巨大,对未来美国贸易发展至关重要。柯克指出,美国最大的五个出口市场中有四个为APEC成员。2008年,美国与APEC其他成员的双边贸易额超过2.3万亿美元。⑨因此,东亚地区对于美国的重要意义使得它必须维持和合法化其在东亚的政治和军事存在。 美国的亚太区域合作战略及其效果 东亚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对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存在进一步构成了挑战。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从成立开始,就提出了“和平、自由、中立”的口号,一方面反对共产主义在东南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原西方殖民宗主国保持警惕。对于美国来说,东盟在发展初期还不能算作一个主要的挑战,尽管它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美国组建的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失败。这是因为,东盟是一个次地区性组织,其发展并不直接排斥美国在整个东亚地区的存在。事实证明,东盟后来奉行了所谓的“大国均势战略”,以平衡本地区主要大国尤其是中国的影响,也就是说,把所有大国拉进去,在大国的相互博弈和制衡中获取自己的利益。⑩美国对这种次地区的一体化一直持有限度支持的立场。(11)支持是因为东盟的发展有利于制衡地区内大国和遏制共产主义,有限度是因为东盟内部反对外部大国干涉的情绪很强烈,东盟的相对实力也较弱小。但是,随着东盟的次地区一体化进程可能演变为一种地区一体化进程,尤其是当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提出所谓的“东亚经济集团”(EAEG)设想,以及后来东盟推动的“10+3”(APT)进程出现之后,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存在就受到了直接的影响。如果美国不被界定为一个东亚国家,而东亚的地区一体化进程又要求区域内国家的政治合作和自主性,那么迟早有一天,美国在本地区的军事和政治存在将被迫撤离。 为了维持在东亚地区的长期存在,使自己能够从这一具有相当繁荣前景的地区的发展中受益,美国除了有限度支持次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反对和消极对待EAEG或者APT这样的地区进程,还采取了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战略——支持和推动跨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即亚太区域合作。美国对东盟建设的亚欧会议(ASEM)进程一度持十分怀疑的态度,认为其目的是要和APEC竞争,但是当了解到这是一个相当松散的跨地区进程之后,也就不再反对。(12)对美国而言,亚太区域合作赋予其一个相当合法的参与东亚地区事务的身份。在亚太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东亚地区不再被视为一个具有高度内聚力的、统一的实体,而是把东盟、中国、日本和韩国作为独立的实体纳入到一个更大的共同体进程之中。美国凭借其遥遥领先的综合国力和众多已经存在的双边关系,自然而然地会成为这个更大共同体的核心。这样的话,它不仅不用担心从东亚地区被排挤出去,而且还具有在WTO谈判中对欧盟的压倒性优势。到目前为止,东亚地区的跨区域一体化机制已经包括亚欧会议、东南亚条约组织(已于1977年中止存在)、东盟地区论坛(ARF)、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和涵盖了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东亚峰会。可以看到,大多数跨区域一体化机制都具有所谓的“开放的地区主义”特征,即面向亚太地区的所有国家,不搞制度化、强制性很高的正式安排。(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