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51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 (2011)06-0013-07 确定的即是可疑的?不确定的却也可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之谜,千古以来一直是激励与困扰智者哲人探究宇宙与人生奥妙的天使与魔鬼。面对意识确定性的难题,黑格尔批判了自然主义、形式主义,揭露了前人在此问题上的失足所在,通过真理性的矛盾运动冰释、化解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对立与僵硬,并在真理性的矛盾运动中尽显人类意识的本性之真谛。原来,人类的思维意识运动正是凭借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矛盾之冲动与定格,演绎出主客、心物、认识与对象、现象与本质等二元对立,并通过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对立统一即真理性运动而得以和解。然而,在现当代西方哲学中,黑格尔的无所不能的真理性却因其自身绝对的同一性吞食了不确定性,被视为冷酷的决定论而备遭否弃。海德格尔认为,从笛卡儿到尼采,整个西方哲学其实都是围绕着意识确定性展开的,他说:“现代形而上学由此发端,其本质在于:它探求绝对不可怀疑的东西、确定可知的东西、确定性(die Gewiβheit)”。[1](P243)其实,从笛卡儿到尼采整个的传统形而上学是以追求绝对确定性为开端和归宿的。对于绝对确定性的确信与追求,既使传统形而上学绽放出绚丽花朵而留下光辉的回忆,却又令其进退维谷乃至步入绝境。传统形而上学的诸多品格、局限,无一不与对绝对确定性的追求与确信相勾连。正因如此,传统形而上学的更新、转型及其出走,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成了绝对确定性的终结与转换。从知识哲学、意识哲学向实践哲学、生存哲学和语言哲学的转变,也就是由对确定性的追求与确信朝向对绝对不确定性的追求与确信,由意识确定性向价值确定性、语言确定性转变。就是要冲破决定论的束缚,将人的自由从高高在上的绝对确定的逻辑王国、观念王国下凡到充满着偶然的不确定的现实王国。 一、意识确定性的难题及超越路径 黑格尔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步入哲学大道的。他通过康德、费希特、谢林,通过笛卡儿,一下子抓住了几千年西方哲学发展的主线索。从笛卡儿“我思故我在”这一显明主体绝对的确定性之命题一问世,西方哲学便登上自我意识这一“主体的大陆”,而迎来自身的大踏步前进。然而,接踵而来的却是严重的、明显的心物分裂、主客二分,直至康德试图调和这种主客对立,但却最终导致了更严重的现象界与本体界的分裂。尽管费希特与谢林更加努力地设法克服这种危机,却都以陷入主观唯心论泥潭或无差别的绝对同一的黑暗而告终。 囿于意识哲学语境,对于确定性之绝对追求,割裂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关系,将不确定性排除在外,而最终导致确定性寻求的静止、固定与僵化,而引发出一系列问题,就构成了意识确定性的难题。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所谓知识或科学的认识,也即对真理的确信加上逻辑概念。传统的哲学,无论是就其本体论,还是知识论,抑或是伦理学,都需要有一个绝对的基础,一个无条件的第一原理,一种没有根据的根据,以此做为自己的出发点和终点。简言之,必须要有一个绝对的确信,也即绝对的确定性,它是“一切的一切”之“根据的根据”。而所谓的普遍性、客观性、必然性,都始源于此,或者说,都是它的变相。从一定意义上说,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任务就是为人类的生存活动、认识活动、社会伦理活动寻找(或设定)一种不可动摇的绝对确定性。[2]而这种确定性最后通过逻辑学的四条基本法则表现出来,由此,便有了同一律(A=A)、矛盾律(A≠-A)、排中律(A或-A)、充足理由律。这四条法则都是围绕着如何确保人类的思维和认识具有确定性、一贯性和论证性而展开的,其核心就是A=A,A不能既是A又是-A,要么A,要么-A,而所有的“一切的一切”必须接受同一律的检验,要排斥一切不确定性。这样,从本体论的角度看,对于绝对的确定性的追求,便衍生出水气火土、原子、理念、实体、自我、单子、物质直到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的绝对;从认识论角度看,绝对确定性便有了以下驿站:经验、天赋观念、上帝、逻各斯、理性等;而伦理道德对绝对确定性的要求便产生了:人的永恒不变的本性、至善、上帝、灵魂不朽、自由意志等等。宗教意义上的上帝不管其具体内涵如何变化,其绝对不变的一点就是:上帝代表了人对信仰本身的绝对需要,上帝就是最根本的确定性,它是“无根据的根据”,无须确定只须信仰,信仰就是绝对的确定性,尽管它是盲目的确信。 黑格尔在与谢林共同撰写《费希特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别》一文时,就已觉察出哲学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困难,他决心进行哲学的革命,由此开始了他的《精神现象学》的创作。黑格尔通过《精神现象学》至少要解决三个问题。(1)如何真正超出经验论与唯理论对人类认识或知识起点或确定性的设定之局限,又能避免康德式的用“先验+经验”所带来的生硬与二元对峙,这就得重新设定与把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关系。由此,黑格尔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作为真理性的正反题或两个对立的环节,而引出了真理性的合题。(2)领悟意识的本性,聆听经验的道说,走出认识与对象矛盾关系的陷阱;就此黑格尔强调《精神现象学》是“关于意识经验的科学”并在导论中提出有关意识本性的三条原理,①成功地冰释了认识与对象矛盾的痼疾。(3)为进入概念的知识运动做准备,完成由意识经验的科学向纯粹的逻辑科学的转变,也即由意识的确定性进入逻辑的确定性,或者说在概念的运动中消解和遗忘意识的确定性,由此摆脱传统哲学在意识确定性问题上的困惑。黑格尔的这些步骤使他得以超出近代哲学在确定性问题上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