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本文对我国历代山水诗人在艺术上的审美经验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和总结。这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繁荣新时期的诗歌创作,都有积极而现实的启导意义。 关键词 山水诗 巧言切状 理趣 意境 中国古代山水诗人的审美追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这里仅就几个主要的方面加以论述:一是“巧言切状”;二是理趣的追求;三是意境的创造。三者又各有一个自身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使山水诗演进的历史,显得格外的辉煌壮丽。 一、“巧言切状” 刘勰《文心雕龙》中有一篇《物色》,是专门探究、总结文学创作中的景物描写的,其中讲到魏晋以来的情形,大多与山水诗有关: 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故能瞻言而见貌,印(即)字而知时也。说魏晋以来,诗文创作以追求“形似”为时尚。所谓“形似”,具体地说就是“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作家对风景草木的描写,是通过细心的观察、研究,然后从形貌上加以如实地刻画的。这种如实的表现手法,在汉赋作家那里叫“体物”;而“体物”的旨趣在“密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贴切。这种体物的“密附”必须通过语言文字的巧妙运用,其与描写对象的关系,就像印章打在封泥上留下的印痕一样,彼此不差“毫芥”。可见,这种表现艺术的要旨在于追求客观描写的真实性和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这种审美追求,随着山水诗的兴起和日益繁盛,表现得愈来愈自觉,愈来愈普遍。 从我国诗歌发展的流程看,汉代正处在转型的阶段:四言诗早已僵化,骚体诗也难乎为继,脱胎于乐府民歌的五言诗尚在成长中;文人作家大多疏于诗道,而在赋上狠下功夫,像班固那样名噪一时的赋家写起五言诗来也显得力不从心,以至招来后人“质木无文”的讥评。直到汉末建安时代,五言诗才渐趋成熟。建安诗人的五言诗以痛快淋漓的抒情见长,所谓“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至于说他们“遣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文心雕龙·明诗》),指的是当时诗人在抒情写物上,只求明白易晓,无意在语言文字的精微贴切上下功夫。 这种情况在曹丕、曹植的创作中开始有所改变,如果说戎马倥偬,仍手不释卷的曹操还顾不上诗歌语言的修饰,显得诗风古朴质野,那么,到曹丕、曹植手上,诗风显然变得丰润秀雅起来。原因之一是北中国社会的相对安定给诗人创造了朝夕赋咏的良好环境。尤其曹植,他是汉魏之际诗坛最考究艺术技巧的诗人,一方面继承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一方面又吸取汉末文人古诗的精髓,并在艺术上着意追求精新,无论词藻的选择,对偶的安排,字句的锤炼,都是出类拔萃,妙绝时人的。我国五言诗从乐府趋向文人化,明显地体现在他的创作中,钟嵘(《诗品》)、陈寿(《三国志·魏志·曹植传》)用“词采华茂”、“文才富艳”来概括他的诗歌艺术风格,是十分中肯的。 追求诗歌华美的风气历正始、太康而不衰,尤其太康诗坛,主要诗人如张华、陆机、潘岳、张协等,无不直承曹植遗风,为诗歌的华美推波助澜。《诗品》评张华诗“其体华艳,……巧用文字,务为妍冶。”评陆机诗“其源出于陈思,才高辞赡,举体华美。”评潘岳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借谢混语),评张协诗“巧构形似之言”。钟嵘在这里使用了“华艳”、“妍冶”、“辞赡”、“华美”、或者更形象地喻为“烂若舒锦”,说的都是通过丰富的词藻以表现一种极富感观直觉的色泽之美,也即是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总结出来的“诗赋欲丽”的“丽”。 诗歌创作要通过语言的巧妙运用,造就出一种如实而又华丽的艺术美,这是魏晋以来诗人吸取汉赋的“铺采摛文”、“品物毕图”的创作经验,用以强化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提高自身的形象性和审美水平的重大历史性步骤。到谢灵运全力写作山水诗,更是继承这种传统,力求把山水诗写得既贴切逼真,又富有诗的色彩之美,《诗品》以“尚巧似”概括他的山水诗的艺术特征,说他能“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为了如实地揭示大自然蕴藏的无穷无尽的生机妙趣,他总是以探险家的气魄和诗人的热情,亲临幽峻,以先得山水胜境为快,并力求将自己感悟到的山水美景毫芥不差地传达给读者。窥情风景,钻貌草木,准确、真实地描画出自然山水的形貌,乃是谢灵运山水诗的基本美学特征。 继谢灵运之后,诗人鲍照也是以“巧言切状”著称的。他留下的30首山水诗,在南朝山水诗人中,数量仅次于谢灵运和谢朓。值得注意的是,从元嘉到永明,山水诗的创作在不断发展变化,谢灵运那种兼容玄理玄趣的山水诗逐渐过渡到抒情色彩较浓的山水诗,鲍照的创作正体现了这个过渡阶段的特征。《诗品》说鲍照“善制形状写物之词”,“贵尚巧似”,这是指出他继承了谢灵运的写景笔法。读他的诗,就会发觉他善于捕捉山水景物在阴晴、晨昏、寒暑中的细微变化,山水在他笔下不但是立体的、形象的,而且是多姿多彩地跃动的。鲍照尤其“善能写难写之景”(黄子云:《野鸿诗的》),他能把那些人迹罕至、幽峭奇绝的山水胜境的原始美以震撼人心的独特风貌展示在读者面前。清代著名诗评家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选》中称鲍诗“其源亦出于康乐,幽隽不逮,而矫健过之。”说鲍照的山水诗直接受谢灵运的影响,只是幽雅秀美不及谢诗,但比谢诗矫健有力。精工富艳是鲍、谢诗的共同特色,但鲍照毕竟是南朝最富独创精神的诗人之一,他的山水诗自有其鲜明的个性,那就是充满抗壮奇矫之气,这是他才秀人微的处境和愤懑不平的心理与大自然的原始奇景相结合而形成的独特艺术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