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宏观税负与产业税负状况 (一)我国产业税负助推宏观税负水平明显偏高 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政府所取得的收入总量占同期GDP的比重来反映。宏观税负水平历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最尖锐、最敏感的问题之一,因为它不仅构成了一个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而且还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就宏观税负来看,笔者认为在进行宏观税负分析的同时,应关注结构性的微观税负、产业税负问题,产业结构变动对宏观税负水平的形成影响较大。将政府的产业政策、行业结构差异、税负差异等诸多因素考虑在内,可以使税收负担的评价较为接近实际情况,使影响税收负担高低的因素更为清晰地显现。从历年全国宏观税负、产业税负(见表1、2)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宏观税负水平明显偏高,且呈逐年走高趋势。从结构方面分析可以发现,如果一些能够产生较高税收的行业发展较快,这些行业在整体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那么税收占GDP比重就会上升。如税负较高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近年来出现了持续提高的态势,同时伴随着税负较低的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成为助推宏观税负上升的一个重要结构性原因。 近年我国GDP各构成产业中,第二产业发展较快,制造业增加值年增长率始终高于GDP年均增长率,因此,第二产业的较快增长直接带来税收收入增长快于GDP的增长速度。此外,在GDP增速稳定、税制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一些大于GDP核算口径的税基较快增长,也是促进税收增长快于GDP增长的重要原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大,等于扩大了增值税、消费税的税基,税收收入与其对应税基的弹性为1,结果促使增值税、消费税收入以快于GDP的速度增长,促使宏观税负水平提高。
(二)我国三大产业税负不平衡 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指标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之和。产业结构的特征不仅决定了国民经济的构成和国民经济增长的潜能,也决定了产业税负的特征。我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中存在结构问题,据2001~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贡献最大,第三产业重要性逐步加强。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增长贡献率不大且不断下降。从1991~2007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从24.5%下降到11.3%,贡献率由7.1%下降到3.6%;工业和建筑业构成的第二产业占经济比重最大,贡献率最高;2007年,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达48.63%,贡献率达54.1%;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贡献率越来越高;2007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40.1%,贡献率达42.3%。 与此同时,各个产业的税收负担率(该产业提供的税收收入占该产业增加值比重)与产业结构的变化相适应,表现为现阶段我国产业税负不平衡。在经济发展的结构变化中,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据表2统计,2001~2006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税收负担率平均为0.04%、19.32%和15.54%,从三大产业之间的税负水平来看,则表现为第二产业税负最重,不仅高于第三产业,也明显高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税收负担率近年稳定在20%左右,而第三产业税收负担率则呈现出逐年上升1个百分点的趋势。 工业是第二产业的最主要行业,按现行税制规定,除建筑安装业征收营业税外,全部工业都征收增值税。由于受各种经济条件制约,在相同的行业、经济业态基本相近的情况下,税收负担水平却呈现出不同的表现,但从全方位观察,2009年以前的生产型增值税税负在不同行业间的差距虽在缩小,但整体税负在上升,成为助推宏观税负上升的重要力量。工业制造业中特别是一些高税负制造行业,在销售环节征收增值税,在生产环节征收高税率的消费税,如卷烟、石油产品的消费税在我国消费税中占据主体地位,烟草制造业占消费税的比重在60%左右,石油加工业占消费税的比重在20%左右,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行业的税负居高不下。 如果从近年税收收入的数据简单比较来看,第二、三产业对税收的贡献率确实远高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对税收的贡献率高于第三产业。但是不能就此认为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税负不重,事实上,将三大产业进行简单对比有失偏颇,因为我国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税收负担并不比第二产业轻。 (三)第一产业税负不轻 2006年取消农业税后,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对税收的贡献率都较低,这是由于国家为了鼓励农业发展、减轻农民负担而采取了低税政策,并且农业深加工产品少,综合利用水平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因而导致第一产业的比重近年来呈逐步下降的趋势。 但不能就此认为农业对经济增长和税收收入的贡献率远远低于其他两个产业。考虑无税GDP的影响,我国农业税负是不轻的。在我国GDP中,农业产值有相当一部分为无税产值或低税产值,基本不提供税收,对弹性系数也产生一定影响。根据对部分农业大省的典型调查,无税产值、低税产值约占GDP的15%左右,这使得农业实际税负比表面的数据要高10%~15%。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