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730(2010)07-0062-08 一、国共合作方式引发分歧 1.马林为什么提出中共加入国民党 1921年12月10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Marling)和张太雷(翻译)经湖南(见毛泽东等人)到桂林孙中山大本营,在那里停留10天。他写道:“这次南方之行是我在中国最重要的时期,关于中国的运动及其前途,上海给了一个悲观的印象。到了南方,我体验到,有可能进行有益的工作。”[1]189 马林到桂林考察国民党,与他和陈独秀闹了矛盾有关系。陈独秀离开广州教育委员长职务回上海任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很快与马林闹了矛盾。当事人包惠僧后来说:一大后,陈独秀到上海,“此时张太雷已到上海,他奔走于马林与陈独秀之间。有一天,我去陈独秀处,正遇见陈独秀与张太雷谈话,张太雷正在以马林的口气说:‘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都是在第三国际领导之下,由发生到发展,由成长到夺取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中国不能例外。’……陈独秀不理,很气愤地走了。大概就是这一天,马林以第三国际的名义,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要陈独秀再加考虑,改日再谈。陈独秀接到马林来信,尚未作复,我们5个人就在陈独秀家里被法租界会审公堂逮捕了。”[2]263-264陈独秀逮捕后,马林积极参与营救,缓和了两人的紧张关系,但只有几十个人的共产党和陈独秀等人在书斋里的工作方式,给马林留下了“悲观的”印象。 马林主张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与他的一个观点——共产党诞生早了——有关。马林本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但酝酿在中国发起共产党,是共产国际远东局的维经斯基。马林不讳言自己的上述观点,曾多次谈及。 1923年1月6日,马林在共产国际执委会上说:“我们应该提出的自己的口号,表明自己的政治性质,这样在中国阶级分化的危险时刻,我们有可能在国民党大会上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在将来建立具有共产主义内容的真正的工人政党。”[2]234-239他的话表明,目前的中国共产党,在加入国民党以后,就不是“具有共产主义内容的真正的工人政党”。 1923年4月3日,马林从上海给拉夫斯坦写信,说:“如果要在中国采取建立独立的共产主义党的政策,既和国民党一道工作,但又对其保持独立,这必然会使那个小团体的人们成为一个毫无意义的小宗派……在中国,建立一个工农政党的可能性较之印度等国要小得多。”[2]446-448马林的话表明,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后,不应该保持中国共产党组织的独立性。 1923年6月20日,在中共三大会议刚结束的时候,马林给季诺维也夫、布哈林、拉狄克写信,明确说:“党是个早产儿(1920年诞生,或者说得更确切一点,是有人过早地制造出来的。)这个事实一直对党产生影响。陈独秀致闭幕词就已经指出,党在第一次代表大会时还没有纲领……到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就脚踏实地了。”[2]477“有人”指维经斯基。 2.维经斯基:支持陈独秀 1922年春,马林在桂林见孙中山后,回到上海,提出中共加入国民党。他写道:“我建议我们的同志,改变对国民党的排斥态度并在国民党内部开展工作,因为通过国民党同南方的工人和士兵取得联系要容易得多。同时,共产党小组必须不放弃自己的独立性……我们的同志拒绝这个主意。这些共产主义小组如果不同国民党结合,那他们的宣传前景将会暗淡。”[2]234-239 马林此时认为,“共产党小组必须不放弃自己的独立性”,和他在一年后反对在国民党内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的观点,有明显区别。 马林的意见遭到了陈独秀等人的坚决反对,两人矛盾加深。马林决定回莫斯科,寻求共产国际的支持,陈独秀则于1922年4月22日给维经斯基写信,希望得到维经斯基的支持。陈独秀在信上写道:“马林君提议中国共产党及社会主义青年团均加入国民党,余等则持反对之理由。”陈独秀提出六条反对意见,请他代传至第三国际,如“共产党与国民党革命之宗旨及所据之基础不同”、“国民党联美国、联张作霖、段祺瑞等政策和共产主义太不相容”、“国民党孙逸仙向来反对于新加入之分子,绝对不能容纳其意见及假以权柄”等[2]222-223。 陈独秀的意见多少影响到维经斯基的观点,后来在布哈林主持的会议上维经斯基站在陈独秀一边,当面反驳了马林的观点。但布哈林采纳了马林的意见。 陈独秀与马林的分歧,不在于是否与国民党合作,而在于党内合作(加入国民党,马林的观点),还是党外合作(陈独秀的观点)。马林回莫斯科期间,陈独秀也没有闲着,而是召开了中共二大,统一全党的思想。6月,陈独秀主持起草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提出建立民主主义联合战线,但反对联合战线采取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在中国共产党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里,陈独秀等人特别强调:“我们应该号召全国工人农民在本党旗帜下去加入此种战争……无产阶级在战争中不可忘记了自己的阶级的独立组织。” 3.布哈林和共产国际:支持马林 共产国际在共产党是否加入国民党问题上,有越飞、马林和维经斯基(支持陈独秀)等两派意见,但主持讨论此项决议的布哈林最后采纳了马林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