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999(2010)01-0008-08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终结。由于此前中国共产党已经明确向国际社会宣布实行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战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两极对抗的世界格局进一步明朗化,中美关系也由此走向了全面对抗的道路。然而对抗并非意味着隔绝。朝鲜战争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领导人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争取一个和平建设环境的良好愿望出发,努力调整中美关系。但是新中国的和平努力,却因美国固守遏制和封锁政策、在台湾问题上粗暴干涉中国内政而不得不最终放弃。 一、朝鲜战场上的正面对抗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显然,这个消息是毛泽东等新中国领导人所不希望听到的。因为两个月前,毛泽东已经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军队复员工作的指示;[1]6月24日,周恩来领导的政务院正在召开会议,按照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讨论中国人民解放军复员问题。[2] 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与党中央最关心的是美国的态度。就在战争爆发的当天,美国政府即公开指责北朝鲜对南朝鲜“发动武装进攻”,并认为这是苏联策划下共产党人向全世界进攻的信号,是“对美国在自由世界领导地位”的一种明白无误的挑战,是“柏林事件更大规模的重演”。[3]正是根据这一判断,美国开始部署在朝鲜乃至整个亚洲进行反扑。美国家安全委员会为此作出三项决定:第一,美国海空军向南朝鲜军队提供全面援助;第二,美军第七舰队开进并封锁台湾海峡;第三,大力支援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和加强美国在菲律宾的军队。[4]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了包含上述内容在内的声明,并宣称:“台湾未来地位之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与对日和平条约的缔结,或联合国的考虑。”[5] 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并派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这无疑是对新中国内政和统一大业的粗暴干涉。它与杜鲁门此前关于对台湾采取“撒手”政策的声明大相径庭。1950年1月5日,杜鲁门曾信誓旦旦地宣布:“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从无掠夺的野心。目前,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美国政府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争中的途径。”[6]半年尚未过去,声明言犹在耳,杜鲁门就自食其言,决定把美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对此,毛泽东的直接反应是:杜鲁门亲自证明了“他的声明是虚伪的”。6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指出:“美国对朝鲜、菲律宾、越南等国内政的干涉,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中国人民早已声明,全世界各国的事务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亚洲的事务应由亚洲人民自己来管,而不应由美国来管。美国对亚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亚洲人民广泛的和坚决的反抗”。他号召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7]。同日,周恩来发表声明,指出台湾属于中国“这不仅是历史事实,且已为开罗宣言、波茨坦宣言及日本投降后的现状所肯定。我国全体人民,必将万众一心,为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台湾而奋斗到底”[8]。 应该指出,在朝鲜战争爆发的最初两个星期里,尽管美国已经扬言出兵干涉,但由于当时朝鲜人民军在战场上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因此,毛泽东关注更多的是由此带来的对中国解放台湾进程的影响。他认为,由于美军在台湾海峡挡着,结果只能是把“打台湾的时间往后推延”[9]。事实也是如此,由于美国军队的粗暴干涉,致使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至今仍处于分裂状态。 但是,形势的发展很快转移了毛泽东的注意力。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成立“联合国军司令部”,8日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不久,“联合国军”源源不断地开进南朝鲜。毛泽东相当敏锐地意识到人民军将失去兵力优势,开始高度警惕来自朝鲜半岛的美国军事威胁。受他的委托,周恩来在7月7日和10日连续两次召集国防会议,研究关于成立东北边防军的问题。根据这两次会议的精神,13日正式形成中央军委《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提出组建东北边防军,于8月5日前抵达指定地点,完成集结。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命令华东海军迅速组织力量,打通长江口航道,扫荡江浙沿海残敌;在舟山建立海军基地,加强战备,随时准备应付“帝国主义可能扩大的战争”[10]。 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28日占领汉城。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被迫实行战略退却。在北朝鲜处境十分危急的紧要关头,周恩来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1] 与此同时,毛泽东连续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研究出兵朝鲜的问题。他反复斟酌,权衡利弊,力主出兵朝鲜。经过他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会议最后统一了意见,作出了抗美援朝的重大决策。 10月19日,就在联合国军占领平壤的同时,由东北边防军改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此后8个月的时间里,中朝军队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5次大的战役,共歼敌23万余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次年7月,战争进入“边打边谈”的阶段。经过两年的艰苦斗争,交战双方于1953年7月签订了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恢复和民主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