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洪秀全与太平天国的评价,国民党主流意识经历了从肯定到否定的转变过程。因此,清理探讨国民党对太平天国评价转变原因及其具体过程,对如何重新正确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是有重要历史启示的。 一、民族革命政治需要与国民党对太平天国的肯定 1875年,孙中山9岁在村塾读书时,课余听太平军老人冯爽观说洪、杨故事,敬慕洪秀全,并以“洪秀全第二”自诩。他说:“洪秀全起自布衣,驱逐异族,虽及身而亡,固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也,因深慕其为人。”1904年,他在刘成禺写的《太平天国战史》序中说: 朱元璋、洪秀全各起自布衣,提三尺剑,驱逐异胡,即位于南京。朱明不数年,奄有汉家故土,传世数百,而皇祀弗衰;洪朝不十余年,及身而亡。无知者特唱种种谬说,是朱非洪,是盖以成功论豪杰也。……满清窃国二百余年,明逸老之流风遗韵,荡然无存。士大夫又久处异族笼络压抑之下,习与相忘,廉耻道丧,莫此为甚。虽以罗(泽南)、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号称学者,终不明春秋大义,日陷于以汉攻汉之策,太平遂底于亡。① 章太炎1906年为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序中也说: 洪王起于三七之际,建旗金田,入定南都,握图籍十二年,旗旄所至,执讯获丑,十有六省,功虽不就,亦雁行于明祖。……若石达开、林启荣、李秀成之徒,方之徐达、常遇春,当有过之……夫国家种族之事,闻者愈多,则兴起者愈广。诸葛武侯、岳鄂王事,牧猪奴皆知之,正赖演义为之宣诏令闻。次郎为此,其遗事既得之故老,文亦适俗。自兹以往,余知尊念洪王者,当与尊念岳(飞)、葛(诸葛亮)二公相等。昔人有言: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洪王朽矣,亦思复有洪王作也!② 对太平天国失败原因与局限,孙中山也曾说:“五十年前,太平天国即为纯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权。”“太平天国何以终归失败呢?……依我的观察,……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的“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③ 正因为如此,国民党自成立起,对太平天国一直采取隐恶扬善的态度,持完全肯定的立场。“太平诸杰,被视为民族革命英雄及革命先进”,与此相反,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与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一样,被斥之为“汉奸”或“反革命英雄”予以全面否定。直到上世纪30年代前,包括后来成为国民党总裁的蒋介石,也是持这种态度的。这从1928年蒋介石、白崇禧、于右任的《太平天国诗文钞序》中可以说明。序云: 太平天国之战争,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之大战,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而其政治组织与经济制度,则尤足称焉。余自幼习闻乡里父老所谈,已心向往之。吾党总理又常为予讲授太平天国之战略战术,及其名将李秀成、陈玉成、石达开等治兵安民之方略,乃益识其典章制度之可仪。 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遽尔败亡,而其民族思想之发皇,轰轰烈烈,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之纪念焉。顾当时公私记载,处于专制淫威之下,既不敢公然表彰,而曲笔阿谀之徒,又妄肆诋諆以媚时君,遂使兴复之旅,等于新市平林之兵,革命之师,夷为黑山白波之众,被诬至五六十年之久,无能是正。吁!可慨也。④ 蒋介石等是高度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的。总之,1930年前,国民党歌颂太平天国是因为反清革命的政治需要。 二、保卫传统文化、反对革命与国民党对太平天国的否定 1930年后,国民党对太平天国的评价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变,之所以如此,是与当时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兴起和后来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等内外因素有关。 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建议下,在广州召开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行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依靠这种合作和蓬勃兴起的工农运动的支持,国民党于1926-1927年取得了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占领了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但是,当北伐军在工人起义支援下攻占上海不久的4月12日,国民党公开背叛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发起血腥镇压和屠杀广大工人农民和共产党人的反革命政变。史实正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指出的,“大敌当前,他们要联合工农反对敌人;工农觉悟,他们要联合敌人,反对工农”。就这样,“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被看成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被看成同盟”,这就是国民党对太平天国评价大转变的内因。九一八事变则是国民党对太平天国评价转变的外因。国民党高官和部分受国民党主流观点影响的学者,特别是其中的右翼,面临着“外患内忧”的新形势,在政治上效法曾国藩当年“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思想文化上则采取以保卫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立场,完全背离了自己过去的民族主义革命,否定太平天国运动也就是必然的了。 国民党对太平天国评价的大转变,德国著名太平天国史专家施泰格曾说:“该党(指国民党——引者注)认为,民族文化主义能够成为抵御各种外来意识形态的坚强壁垒。一旦出现用文化来表现的民族主义,太平军便不再成为楷模,相反,同治中兴的代表人物首先是曾国藩,成为民族英雄,因为他们捍卫了中国的传统文化。”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