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83-0214(2009)10-0053-10 一 日据时期台湾工矿业概况 日据时期的台湾工业在1937年以前是以农产加工业为中心的。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出于南进战略上的考虑,日本加大了在台湾的经济投入,建立起发电、冶炼、石油、化工、纺织、制糖、机械、矿业等工矿企业,这些企业担当了大量军需品的生产和修理任务,使台湾经济具备了相当规模和实力。“台湾工业之突飞猛进,其特点为增强了军需生产与修理基地的重要性及加大了台湾经济的自给自足性”①。迄至1945年日本投降前,台湾糖业、纺织、机械、化工、冶炼等主要工业会社实收资本总额已达65 438万日元,比1938年增加142%②。1945年垄断台湾十大工矿事业的29家日本株式会社实收资本总额达76 268万日元③。而在台湾的这些日本企业中,日资占98.45%,当地台湾人所占的比重则微乎其微④。 1945年8月前日本在台湾的工矿企业包括十个方面。 1.电力事业。台湾电力业的经营单位最多时曾达12个,后来经过兼并组合,到1944年年底全部归由台湾电力株式会社独家经营。台湾电力株式会社在形式上虽然属于官商合办,但该会社的营业权实际上完全由台湾总督府掌控。该会社下辖8个火力发电所,火力发电总容量达54 220千瓦;26座水力发电所,水利发电总容量达267 165千瓦。火力和水力发电总容量达到321 385千瓦。 2.石油事业。台湾石油业由5个日本株式会社所组成,即帝国石油株式会社(包括出磺坑、锦水、竹东和新营4个油矿场)、日本石油株式会社(包括苗栗和高雄2个炼油所)、日本海军第六燃料厂(包括位于新竹、高雄和新高的3个工厂)、石油贩卖株式会社(包括位于基隆、士林、苏澳、乌日、嘉义、四町、高雄、新港等地的油槽所)、台拓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辖嘉义工厂)。共有1个产油单位(辖4个油矿场和1个天然气充填所)、2个炼油单位(共辖5个炼油厂)、2个石油销售单位以及1座化工厂(生产制造航空油所必需的丁醛及丙酮)。但台湾石油企业的规模不大,原油产量有限,炼油能力亦很小。 3.金铜矿业。台湾的金铜矿业有日本铜业株式会社和台阳矿业株式会社两家,主要矿区位于基隆东南部之瑞芳街九分及金瓜石一带。金瓜石矿区蕴藏量颇丰,金矿储量约500万吨,铜矿储量约580万吨;九分区金矿石的含金量较金瓜石矿场为高。其他各地,如台东之花莲港、新港及苏澳等地亦有铜矿。 4.冶炼工业。台湾冶炼工业包括冶炼钢铁、炼铜及炼铝等三大部门。钢铁业大致可分为普通炼铁和电冶钢铁两部分,前者包括台湾重工业株式会社和高雄制铁所株式会社,后者有前田砂钢铁业株式会社、乐邦金属制炼株式会社等3家公司,但台湾的钢铁产量不高。台湾炼铝业由日本铝业株式会社独家经营。该会社总公司设于日本东京,资本总额6000万日元,在台湾花莲、高雄和日本九州黑崎拥有炼铝厂3家。 5.机械及造船工业。台湾机械工业规模不大,厂址分散,主要业务大半为修理工作,尤其同制糖工业关系密切。拥有大小机器厂350余家,但资本额在20万元以上者仅56家。台湾的造船厂约有10余家,但大多规模狭小,业务范围也以船只修理为主,只有原台湾船渠株式会社在基隆和高雄拥有的两家造船厂和位于高雄的台湾铁工所规模较大。 6.食盐电解工业。台湾的酸碱制造采用食盐电解方法,由南日本化工株式会社、旭电化工株式会社和钟渊曹达工业株式会社3家公司经营,主要产品有烧碱、盐酸及漂白粉等,产量最高时可年产烧碱约10 500吨,盐酸9000吨,漂白粉6500吨。 7.肥料工业。台湾的肥料工业有制造磷肥的台湾肥料株式会社,制造氮肥的台湾电化株式会社。最大年产量约磷肥52000吨,氮肥15000吨,共计只有67000吨,而台湾农民化肥的实际消费量则达到420 000吨。 8.水泥工业。台湾共有3家水泥制造厂,即台湾水泥株式会社、台湾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和南方水泥株式会社。3家生产能力约年产水泥65万吨,实际最高年产量曾达30余万吨,而台湾岛内水泥的最高消耗量约在29万吨左右。 9.纸粕及造纸工业。台湾纸粕及造纸厂大小有20余家,其规模较大者仅有台湾兴业株式会社、盐水港纸粕工业株式会社及台湾纸粕工业株式会社等3家,其他各厂设备简陋,产量过小。上述3家造纸厂,每年约生产各种洋纸15000吨,各种纸粕60000余吨,能够满足台湾全省的需求。 10.制糖业。台湾制糖业有日糖兴业、台湾制糖、明治制糖和盐水港制糖等4家株式会社,共辖糖厂42所。其中大部分在战争后期因遭空袭损坏,完整无损者仅有8所,其中日糖兴业株式会社5家、台湾制糖株式会社1家、明治制糖株式会社2家。1939年以前,台湾食糖产量每年达140万吨,后因战事关系,产量逐年减少,到1944至1945年平均仅有33万吨。⑤ 台湾工矿业的工厂数目,最多时曾达到9000家,就其企业形态而言,大部分是个人企业,法人组织数量极少。据调查,1925年时台湾由法人经营的工业企业只有215家,而1942年增加了3倍,达到688家:其中股份公司472家、两合公司143家、无限公司39家、有限公司34家。就其工厂资本额而言,1924年每家工厂平均资本为1万日元,1942年则增加到60万日元。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