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种种错杂对峙的文学生产氛围,香港文学之“身世朦胧”其来有自。资深香港文学研究者小思(卢玮銮)在《香港故事》一文中起首即谓:“香港,一个身世十分朦胧的城市!”并总结了香港的文化个性:既接受了“中西文化交流中心”的称誉,又承认了“文化沙漠”的恶名。① 然而所谓“文化沙漠”或“身世朦胧”,其实亦不妨看作多元并陈、众声喧哗。② 小思的观察是准确的,当中看到香港的“个性”确实不少:中西交汇、丰腴多彩、过境文人南来北往、朦胧、奇异园地、东方西方、中西文化交流中心、文化沙漠……言辞间的矛盾,反而坐实了所有香港文学研究者的潜意识——香港需要高度的个性与文化。 到底香港文化以至文学的个性为何?通常认识一地的文化,该地区的文学选本(anthology)是入门的不二之选,而小说选又在各个文类选本之中最具代表性与影响力,因而出版数量亦最多。阅读这些香港小说选本,会发现香港文学的身世并不朦胧,起码不是单薄或荒芜。所谓朦胧之感,可能更是由各种作品与编者多元而分歧的定义和文学实验所造成的。本文拟从香港现存小说选看香港文学身份的建构过程、文学选本与社会政治状况的关系以及地区文学面临的挑战。 一、香港小说选概况分析 本文的研究范围包括目前所见以“香港小说”名义选辑的小选本,共得相关小说选57种凡1587篇次。③ 最早一部小说选集为1967年友联出版社出版的《新人小说选》,最近期的一部为2006年刘以鬯所编的《香港短篇小说百年精华》,横跨时间40年。搜集选本书目以卢玮銮之《卢玮銮教授捐赠香港文学书目》④ 所载“作品合集”一节之书目为蓝本,再加上后出之小说选,及搜寻香港公共图书馆及大专院校图书馆的目录增补而成。另有初步编目准则如下:第一,以香港短篇小说选为限,长篇及中篇小说选目只供参考。第二,以香港近40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选为限,换言之期间出版的小说选若收有1967年以前的小说,亦在收录之列。第三,以收录香港作品之小说选为限,香港作品的定义须符合作者生于香港、作者定居香港或作品于香港发表之任何一项。第四,所列选集须具备明显的编选意识,即以先在其他地方发表,复为编者收入选本的为限。至于仅属多人合著的新作、个别作家或作家群的自选集,以及文学奖得奖作品结集暂不在研究范围之内。⑤ 值得留意的是,“小小说”与“女性小说”在香港小说选本中出现次数颇频繁,可能说明了香港文学予人轻巧短小或女性感性主导的既定印象。总括而言,本文以香港自1960年代本土意识建立以来的小说选集为研究对象,当中又以多人合集的已发表小说选为核心。至于首次发表的新作,由于没有“编选”的意识,所以不在小说选集研究范围之内。以下从出版时间、出版地、及编者/作者的角度,介绍40年来香港小说选的编选概况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说明本文的前提:香港小说选集从来并非单以“客观”艺术原则编成,而是由一系列的社会目的和前人艺术标准的互动而生成的。 (一)出版时间 香港小说选集的出版数量其实颇丰,以一个经常号称阅读人口不足的文化沙漠而言更可说是出人意料。从1967年至2006年间,以“香港小说”为名义出版的小说选集共有57种,这里不包括以同人或机构名义出版或其他香港作家的合集选本。每年平均超过10种,可以说是一个对本土地区文学身份需求颇殷的现象。不过事实上的出版数量在不同年代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异。整体而言,小说选集的数目与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大致相关。由1960年代的只见2种选集,至1970年代出现3种,1980年代升至10种,1990年代急升至30种,千禧以后暂得12种。香港一地的经济发展以及为外界的重视程度,基本上与小说选出版量的轨迹相近,其中1990年代香港“97回归”亦明显促成大量小说选的出版。若仔细逐年查看,更可以清楚得知个别社会事件对小说选出版的可能影响。 香港小说选出版的兴盛期可说是1980年代末至1997年间,当中又有三个较明显的高峰,分别是1990年、1994年及1998年,每年出版的小说选分别有6种、6种及9种。我们未必能够为每个年份做出解释,但这里可以略作补充的是,第一,1980年代《中英联合声明》草签以后,香港前途问题基本确定,在政治上的新转向引来香港以外地区的关注,开始出现由内地出版社出版的小说选。第二,1990年再次出现大批由内地出版的香港小说选,更有研究者身份的编者,说明1989年后内地学者对边缘地区文学出现的兴趣转向。第三,1990年代中,回归前夕的“香港热”令小说选的出版亦相对繁荣。第四,1997年回归肯定是小说选集出版的高峰,许多与香港文学相关的出版计划及成果亦在1998年推出。由此可见,当中两个高峰大致响应了1986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落实“一国两制”与1997年香港回归的两大历史日程。仅以香港为例,可见地区小说选本的数量与该地方的历史与身份的转变有正比例的关系。亦可见小说选的出版并非仅以美学考虑或随机出现,而是与整个地区的身份自觉与艺术自觉一起建立的。 (二)出版地 香港小说选的出版地大致分内地、香港、台湾三地,其他出版地的香港小说选集尚未出现。综观三地出版香港小说选之情况,香港自然占有小说选出版市场之大多数共65%,内地占30%,台湾占5%。可见本地出版社及编者在制作小说选中仍具主导地位,而两岸地区中,内地对香港小说的情况更感兴趣。台湾虽然一直与香港在文学上互有影响和交流,但在出版小说选的数目上并不突出。不过值得留意,台湾早于1970年代末出版两种香港小说选《大拇指小说选》与《香港青年作家小说选》,较1980年首次由内地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香港小说选》更早。⑥ 按不同年代而言,亦可见1970年代台湾比香港本土所出小说选更多,而内地在1990年代对香港小说选的兴趣大增,但至2000年则大幅回落。不过总括而言,三地对香港小说的关注仍是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