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被无限的河山打动 你左边的青郁,右边的荒凉 都是我书写的浓重部分 我的根须伸向你,那无尽的关系 盘根错节的一场戏① ——《致无限河山——》 这一段近似于向“无限河山”深情告白的诗章,在作为读者的我看来,是李轻松在用一种诗人特有的书写方式,为我们提供一条进入她的诗歌世界的通道。作为诗人,到了“而立之年”的李轻松呈现出了一种分外包容的创作姿态②。这种姿态,在她近年来的写作中,首先表现为一种漫游的存在方式。 对诗人来说,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抒情写意的负载,它同时也承担了诗人实现自我陈述的“任务”。相对来说,对于诗歌的阅读者而言,读诗,也不仅仅是感受诗意的过程,它同时实现了对诗歌中的“诗人”形象的勾勒与充实。《无限河山》的阅读者们,想必能够看到一个以漫游者形象出现的“诗人”。这位“诗人”在医巫闾山之南长大,“石头的七间房,我避过少年时代的那场疾雨/在大小豁牙口,我受的伤一直未愈”(《北望医巫闾山》),或许是由着这因为历史、自然与世情、成长交融而成的名山大镇在“诗人”的精神世界里诱发的意趣,成就了“诗人”漫游的自我。那些“四下漫游”的经历,是许多诗章书写的对象,同时也是这些诗章本身。 夜宿黑龙江边,“午夜的收音机轻轻唱着一首歌/喝酒的赫哲人操着汉语/跟我谈起流行音乐,现代派,风情园/我却想着那个打鱼的老人/有什么从我们身边溜走,我抓不住一条鱼”(《在黑龙江边听〈伊玛堪〉》),一路南下,蓦然惊觉,“这是哪里?雨刚刚下过,那些植物/突然抬起头来。我未被润色/眼睛被什么轻轻地擦了一下/由此我看清了一些幽暗的事物”(《清新印象》),来到五月的江上,“在江上我任风吹着,时间不想说话/我的前后都失去了参照”,“在江上,我是个在梦中睡眠的人/不愿醒来。一个独自的漫游者/不愿显露”(《在江上》),迢迢千里,触摸到“这飘忽不定的天气带着南方的气质/我闷在里面,要说的话被卡在胸口”(《醉生醉死》),触摸到数十年前那位新月诗人留在江南的气质,以致“我无力再怀疑爱情。二○○五年我在海宁/左手燃着你的诗篇/右手握着灰烬。我一步步走下你的楼梯时/你的风久久不散/我像风一样终生颓废”(《蔷薇之远》)。 独行向西,在诗章中化作“无力重述的事物”,“在山西,我吃到了面,一直吃到依依不舍/从此我对山西有了具体的想念/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爱,无法拒绝与后退”(《亲爱的“面”》),“云岗,你这云中之云,光中之光/在我的心力到达的时候,我的脚步却徘徊在外”(《云岗在上》),“我愿是你树下的须子,抱紧的泥土,被水卷走的叶子”(《在大槐树前认祖》),还有那龙门的黄河,普救的西厢。 或者是漫游到“长江和汉水的交汇处”,以精神聆听千秋绵延的“高山流水”,“一声断裂。仿佛那余音真的/带着故国的神韵/突然降临。仿佛是高山在上/有人看见了你的巍巍之志/他比高山还高。仿佛是流水在下/有人领会了你的汤汤之意/他比流水还低”(《用琴声寻觅》),“那浩渺长江正好做了分别的背景/从此无心览胜/对岸的黄鹤楼也心怀惆怅”(《两地音》),鹦鹉洲、汉阳城、楚波亭,种种种种,成为漫游者的乌有之乡、精神属国。 我愿意冒着惹人厌烦的风险援引与缀连这些足迹,是因为我相信,通过“还原”这些足迹,领会这种四下漫游的存在方式,乃至在我们的阅读世界里具象出这位“诗人”的漫游者形象,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领会作为现实中的诗人的写作姿态。在《我的诗歌现场》,李轻松这样表述自己新世纪以来的诗歌写作:“我从自我中脱胎而出,我的目光投向更加辽阔的世界,并开始带有时代的内省”③这样的变化,如果可以描述,我想,至少在某种层面上有这样的意义:这位诗人不再只是自我的抒情者,她同时也将成为自我之外、那包容了自我的辽阔世界的叙事者,并从叙事中,寻找诗意与省察。在此,漫游是诗人赖以重建对世界的诗意叙事的依托,更是激发自我的“云上光芒”。 我曾去过那世上受光最多的地方 看到了回到人间的人 无法也无力重述的事物—— ——但丁《神曲》 这段被李轻松借用作《无限河山》题记的诗句,在此,或许显示了李轻松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了诗歌写作的困境——在精神的漫游与文字的表达之间存在的巨大困境。这种困境亘古存在,但对每一个写作者来说,它又是具体而细微到每一次试图将自己的精神游历化为文字表述的过程中的。李轻松的诗歌,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从对这个困难过程的回应中化形而出的。 漫游的诗人,重新面对着凡俗的世界,山川河流,城市街道。我所说的包容性的写作姿态,在此恰恰表现为,对于这凡俗世界诸般事物的诗意表达。我不得不说,这世上的诸多事物,所拥有的诗性多寡并不均匀——如果能用多寡来形容的话。这或许是天赋其形,也或许是往日的人文历史抹上的一道道油彩。琴棋书画当然和古典诗意有关,荒草杂粮、烟火饮食就很难归结到“天然”带有诗意的那类别里去了。在李轻松的“无限河山”里,让阅读者惊异的,恰恰是她对后者的传达: 这条街的尽头在哪里?落日已尽 我的身上沾满了灰。那小贩的吆喝声 那疲惫的脚步,那在风中打瓦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