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台湾也需要有一个新的五四运动,把已往所受的日本毒素全部肃清,同时提倡民主,发扬科学,于五四时代的运动目标以外,还要提倡实践道德,发扬民族主义。 ——许寿裳 台湾的国语运动是要把“言文一致”的实效表现出来,而使得“新文化运动”的理想也得到最后胜利。 ——魏建功 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日本战败,台湾脱离日本的殖民统治,重归中国版图。长达半世纪的殖民统治期间,日本殖民当局强力推行同化政策,利用国家机器将日本文化移植台湾,透过各级学校教育将日本国民意识强加灌输予台湾青少年。此同化政策自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更是变本加厉,日人在台进一步推行皇民化运动,禁止中文报纸刊物,在全台各地设置皇民炼成所,企图以法西斯式的军国主义思想将台湾青少年塑成“皇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台湾人①认同了日本,亦是极其自然之事。关于台湾人的日本化,著名台湾作家叶石涛(1925-2009)回忆战争结束时,他甚至连台湾语也不会说,因而断言当时,台湾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已经日本化了②。这个数字尽管只是他个人的主观感受,却在相当程度上提示了台湾战后初期的社会情况。 根据推算,二次大战结束前夕台湾的日语普及率约为70%,当时台湾的人口约600万,故日语的使用人口至少有420万③。因此,战后,台湾虽然归属中国,基本上可以说仍属于日语文化圈内。 战后对国府而言,台湾统治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将新纳入“中华民国”的日本化台湾人“国民化”。换言之,即是如何尽快使台湾“中国化”,台湾人“中国人化”。为达此目的,国府逐在台湾彻底推行“去日本化,再中国化”的文化政策,展开一连串的“文化重建”(cultural reconstruction)工作。本文即在探讨战后国府的台湾“文化重建”工作的执行过程中许寿裳与魏建功所扮演的角色。 战后初期的台湾文化重建 1945年8月29日,陈仪被任命为战后初期台湾的最高统治机关——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的行政长官。陈仪于1945年10月24日抵台,次日,正式接收台湾。接受工作自11月开始,至翌年1946年4月完成全部的手续。 接收台湾的工作分别自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进行,当时称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心理建设”。“心理建设”有时亦称“文化建设”④。确切地说即为文化重建工作。 1945年12月31日,陈仪透过广播向全岛发布“民国三十五[1946]年度工作要领”: 明年[1946年]的工作,可分政治建设,经济建设与心理建设三大端。其原则依据经委员长[蒋介石]核定的“台湾接管计划纲要”。 政治建设在实行民权主义。其要点在使政治有能,人民有权。……经济建设的要旨,在增加生产,提高生活。…… 心理建设在发扬民族精神。而语言、文字与历史,是民族精神的要素。台湾既然复归中华民国,台湾同胞必须通中华民国的语言文字,懂中华民国的历史。明年度的心理建设工作,我以为要注重于文史教育的实行与普及。我希望于一年内,全省教员学生,大概能说国语、通国文、懂国史。⑤ 至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及“心理建设”的具体方案,陈仪“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施政方针”的报告进一步做了详细的说明。报告中,关于1946年度“心理建设”的具体方案如下: 心理建设,在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意识。此为以前日本所深恶痛嫉,严厉防止,而现在所十分需要者。其主要工作:第一,各校普设三民主义,国语国文与中华历史、地理等科,加多钟点,并专设国语推进委员会,普及国语之学习。第二,增设师范学院、师范学校,大量培养教员。第三,各级学校广招新生,以普及台胞受教育之机会。第四,对于博物馆、图书馆及工业,农业,林业,医药,地质等试验,研究机构,力求充实,以加强研究工作,提高文化。第五,设置编译馆,以编辑台湾所需要各种书籍并着重中小学教科书之编辑。⑥ 从上述“公署施政方针”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心理建设”的意图,乃是向台湾人灌输中国文化,促进中华民族意识——亦即中国人意识。关于这一点,陈仪在1946年2月举行的“本省中学校长会议”,公开发表了如下意见:“本省过去日本教育方针,旨在推行‘皇民化’运动,今后我们就要针对而实施‘中国化’运动。”⑦换言之,所谓“心理建设”乃是一种“去日本化,再中国化”运动,亦即文化重建。 战后初期,行政长官公署的台湾文化重建工作的落实,重点是当时台湾文化内容的重建与言语秩序的重整。陈仪将此重责大任交给了时任台湾省编译馆馆长的许寿裳和担任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主任委员的魏建功去落实。二人在战后初期台湾的文化重建工作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许寿裳与战后台湾文化重建工作 1.许寿裳的赴台 许寿裳(1883-1948),浙江绍兴人,毕业于杭州求是书院,1902年以浙江省派遣公费留学生身份赴日本留学,在弘文书院结识同乡的陈仪和鲁迅,三人的深厚友谊至死不变。留学期间曾参与“浙江潮”的编务,鼓吹革命思想,并先后加入光复会和中国同盟会。1909年返国从事教育工作,辛亥革命后,应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之邀,赴南京的教育部工作,与鲁迅共事一段时间,后又与鲁迅转任北京女师大教职,1925年与鲁迅一起支持女师大学生反对旧派校长运动,同遭解职。之后到抗日战争胜利为止,许寿裳除了短暂担任教育部,中央研究院、考试院公职外,几都从事教育工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许寿裳担任考试院考选委员会专门委员,旋应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长官的好友陈仪力邀,前往台湾担任台湾省编译馆馆长,委以战后台湾的文化内容重建工作。二二八事件后因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的裁撤,陈仪离职,台湾省编译馆撤废,许寿裳转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来年于国共内战方酣中的台北去世,其死因有多种说法,至今尚未被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