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101(2010)-02-0130-13 《蕉风》是马华文坛上创刊较早,连续时间最长的纯文学刊物,从1955年11月创刊,截至2009年1月已经出版了500期(从第489期开始《蕉风》复刊,因编辑阵容与刊物规模已经今非昔比,故此文中仅作为参考)。可以说“(一)马新现代文学的现行者,无不来自《蕉风》;(二)马来独立后,马华文坛的写作人近60%曾在《蕉风》上发表文章;(三)此外,《蕉风》是同港台及欧美华文文学交流最密的一道桥梁。”[1]在1999年2月第488期《蕉风·休刊号》上,编辑人直言:“蕉风每期亏损的款项,一向都由吉隆坡的友联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负担。友联公司属下有马来西亚文化事业有限公司、马来亚图书公司、马来亚印刷公司、新加坡友联书局、怡和书局等等。……为了应付蕉风目前的局面,以及筹备如何去筹募蕉风今后出版基金的问题,我们编辑部的编辑和顾问们,决定蕉风出版了一九九九年一、二月号第四八八期之后,暂时先停止出版。在我们的预定计划中,大约在一九九九年的年底或者明年的年初,蕉风将再次和读者见面。也就是说,蕉风将在四八九期以新的方式出版”,一代华文名刊在世纪末的钟声中黯然谢幕。 至于台湾文学与马华文学的关系,从《蕉风》上刊载的文章来看,有很多学者都注意过这个问题,如“谈到马华现代文学的发展,我们以为,它是颇受台湾现代文学的影响的。六十年代,蕉风、学报、南洋商报的文艺版(完颜籍编)在推动现代文学方面,相当积极,有很大催化作用。……由于中文书籍大部分都来自台湾,本地作者便自然而然地模仿那些著名的作家,诸如白先勇、黄春明、王文兴、王祯和等人,不过,一般上,作者们都不能深入地明瞭现代小说的技巧(尤其未能吸收西方的小说技巧),所以,本地现代小说,在表现方面仍欠娴熟。……技巧方面,我们认为马华小说的影响来源主要还是来自台湾。这里值得探讨的是,在五、六十年代,台湾作家受了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而写了不少现代小说。我们的马华小说却受台湾现代小说的影响,这是否表示我们是在接受别人的‘二手货’呢?那倒不如我们直接向西方现代文学寻找新的创作技巧。当然,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马华现代小说家不时寻找新颖的技巧而非一直被动地接受无论是西方或台湾文坛的影响。我们希望大家能一起加入这个寻找新的声音及方向的行列。”[3]另外,张树林、李宗舜都有过类似的想法[4]。 一、《蕉风》线索中的台湾文学影响因素 1948年6月《风下》停刊,胡愈之等中国作家相继回国,支持他们的陈嘉庚1949年6月也以视察为借口离开马来亚回到中国再也没有回去。之后,随着马来亚国民党势力被马共压制,不得不在1949年解散马来亚国民党支部。代表中国的两股政治势力的组织就这样退出马来亚半岛。随着两大政治势力在星马的退出,文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真空期。《蕉风》正好填补了这个真空期,虽然《蕉风》的创刊背景不是很明了,很多人认为它是美国扶植的反共出版社友联在东南亚的代言人。在经历了很多的人的排斥和误解后,①《蕉风》还是以其纯文学的姿态赢得了大马绝大多数作家的尊重。坚持纯文学的决心和毅力,在重商社会的星马今天看来尤为可贵。[5]在后面的岁月里,《蕉风》的发展道路崎岖坎坷,但无论作为马华一份纯杂志,还是作为世界华文文学的一份时间最长的杂志,无论是纯文学创刊宗旨的坚持,还是对青年作家的帮助扶持,无论是对境外文学作品的译介和引进,还是对本土作品的挖掘与指导,《蕉风》对马华文学,甚至世界华文文学的贡献是巨大的。 最早影响马华文坛的是台湾现代诗,“马华现代文学大约崛起于一九五九年,那一年三月六日白垚在学生周报137期发表了第一首现代诗《麻河静立》。白垚的诗歌主题和表现手法都来自当时的台湾现代诗,这与白垚1950年代留学台湾求学有关,文学的兴趣和历史专业的本业是他肯定了现代诗以至现代文学乃是马华文学发展一定会跨入的新阶段。蕉风月刊在五九、六○年间开始发表数量相当的现代诗,被讽刺为‘《蕉风派》诗’”[6]。《蕉风》在1960年8月第94期开设一连数期的“新诗讨论专辑”②,辟出专门园地供大家讨论。始作俑者白垚也在1964年开始写他的《现代诗闲话》,以相当锋锐的笔触为现代诗歌张旗呐喊,“无可否认的,马华现代诗是直接承继台湾现代诗传统,其表现技巧和诗人对使得因素观念亦复如此。这些影响不仅是在语言上和技巧上的,马华现代诗的‘质’或多或少都是台湾现代诗题材的变奏”[7]。 在1987年11月号第409期《蕉风》上,蕉风编辑出了一道有20个问题的文学测试题给马华作家,下面我选择其中两个问题来看看1980年代马华作家与台湾文学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