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是中国、台湾、香港之外华文文学最繁荣的地区。① 1945年以前马来西亚华文文学(马华文学)深受中国文学的影响,作品背景和思想都以中国为背景,可说是中国文学的海外支流。二战后,为了遏制共产主义思想,英国殖民地和当地统治者禁止中国出版物进入。马来西亚人民和中国文学界断绝交往45年,取而代之的是香港和台湾,给马来西亚华文文坛注入新的文学元素。然而,受过华文教育的马来西亚华人,对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相当熟悉,华文写作者也受到影响。在马华文学作品中,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子处处可见。“五四”的文学传统在马来西亚一直没有断绝,主要原因在于马来西亚多年来的中学华文课本依旧以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为教材。 各学者对马华文学的分期命名虽有所不同,但大致上以“战前”(1945年以前)和“战后”(1945年以后)、“独立前”(1957年以前)和“独立后”(1957以后)作为分水岭。战前与战后的区分,主要是为了方便划分华人的移民意识和本土意识的形成和变化,是一种从外围到中心的转移。独立前和独立后的划分,则是要观察当地华人对该国政治和文化的认同,是内部本体向核心的靠拢或远离。本文以马来西亚为中心,马来西亚以外的中国、台湾、香港等地为外围,作为本文讨论的概念,所以采用“战前”与“战后”的时代划分,主要讨论战前、战后和马来西亚独立初期,中国现代文学对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传播及其影响。② 一、从祖国到南洋:海外的文化基地 1945年以前的马华文学,基本上还没形成自己的特色。那时在新加坡马来亚半岛活跃的华文作家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他们到新马谋生或避难,准备日后回归家园,所以没有长久居住新马的打算。他们情牵中国家园,关心家国的政治演变,侨民的意识还很浓厚。这些作家在新马一带进行文学创作和文化教育,为当地华人社会注入文化的养分。 南来的知识分子把中国现代文学的经营模式和文化内涵带到新马一带。一些文化名人如郁达夫、左秉隆和黄遵宪到新马时,带着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他们办报的同时,也提倡文学创作。当时在新马创立的华文报纸就有《中兴日报》、《南侨日报》、《益群报》等二十多份(杨松年249)。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报纸是传达信息、推动文学的重要工具,副刊更是争取读者的重要部分。新马的华文报纸经营模式参考自中国,设有许多副刊,刊登文学作品、流行小说、笑谈等消闲文字和创作版块。如《南侨日报》的副刊栏目就有“谐文”、“粤讴”、“班本”、“小说”、“记事小说”、“孽情小说”、“神怪小说”等,可谓应有尽有,读者从中可以吸收中华文化,以解思乡之情。此外,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也提升当地华人的文学修养,甚至写作兴趣。副刊所提供的创作园地,也为新马社会培养出许多作家。由于南来文人的办报和教育目的都以中国大陆为依归,宣扬爱国(中国)和救亡(中国)精神,作者、读者首先关心的是中国境内发生的种种变化,所以说当时的新马华文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海外分支,并不为过。1937年,日本侵华,新马文坛也掀起“救国救亡”的热潮,呼吁“爱国”捐款,鼓励“回国”参战。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新马地区还是属于英国殖民地统治,国家概念不强烈,对当地的华人来说,所谓的“国”,指中国是不容置疑的。 1941-1945年,日本侵入东南亚,马来亚的华人经历三年零八个月的抗日战斗,对这片海外的家园有了感情,希望能够在这块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希望家园摆脱殖民地的统治,自己当家作主。在文学题材上,也出现转变,作家逐渐关注当地生活,赞美当地的风土人情,本地意识开始显现。新马华人的本土意识形成,可说是自觉性的内在因素,不过这个转变的过程缓慢,立场也经常模糊不定。战后几年,国共内战,许多中国作家流亡海外,部分经香港来到新马,继续文艺创作,如马宁、夏衍等,作品中不时流露出怀念故土的情怀。因而马华文艺的独特性并没有在战后几年内得到全面的认同。1948年爆发一场激烈的有关文艺独特性的论争,究竟是要脱离中国的影响,还是建立起马来亚的特色,各有各的说法,难分难解,这可看出当时文学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随着新中国成立,在马来亚的共产党(马共)的影响力也跟着高涨,让英国殖民地政府感受到威胁,因此加强打击马共。1948年6月,英国殖民地政府宣布马来亚进入“紧急状态”,实行戒严以杜绝新马华人和共产党的联系。由于华校、报章和中文印刷品是宣扬共产思想的主要媒介,殖民地政府同时全面禁止中国大陆的书籍进口、遣送教师和文人回中国,以防共产思想继续在华人社会的传播。中国对马华文学的影响主要来自南来文人和书刊,1949年大陆政权易手之后,马来亚文坛和中国的交流不再。与此同时,马来亚作家的本地意识逐渐加深,他们意识到既然选择在马来亚这块土地上生活下去,就应该投入本地社会建设,关心本地发展,也应该多创作以本地为背景的题材。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大部分留下来的马华作家成了这个新兴国家的公民,他们爱国的对象从中国转移到马来亚,从此,“国家”和“文化”正式分家,在他们的作品中,中国是一个国家,是他们先辈的祖国;中国也是中华文化的渊源地,马来西亚华人和中华文化血脉相连。 1989年,马来西亚、泰国和残留在马泰边境的马共达成和平协议,马共正式放下武器,退出政治斗争。没有了政治包袱,马来西亚和中国的交往突飞猛进,华人文化的空间开禁,马来西亚的华人知识分子也有了审视自己文化的机会,探讨中国文化和华人的关系。45年来,政治因素阻隔了马中文化交流,然而,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中华文化在马来西亚的影响几乎没有断绝。尤其是文学方面,大部分受过华文教育的华人,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耳熟能详,名句也琅琅上口,中国文学似乎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