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散文进入了轰轰烈烈的创作热潮,那么在世纪之交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这种热度开始降温!当新世纪已愈九载,中国散文则有冷却之势。从“中心”的角度观之,这不是一种好现象;但是,从“边缘”的角度理解,这又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正符合了散文的本性——平淡、自然、超然。在我看来,2009年的中国散文渐渐走出了“异化”的误区,重新回归正途,并开始蓄势待发,进行新的征程。 一 穿越时代的理性思考 受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的影响,中国散文开始将目光投向“历史”,于是从“历史深处”发掘文化的内蕴,成为散文家的集体意识和无意识。从一个方面讲,这是有价值的;但从另一方面说,它也带来一个问题,即作家对于时代的忽略、盲目甚至麻木。也就是说,历史成为一个很大的磁石,它将散文家都吸走了,从而导致了作家之于当下时代的“缺席”和“冷漠”状态。近年来,尤其是2009年的中国散文对“历史”渐渐疏远,而将目光投向现实,尤其对于时代有了穿透力。 王开岭的《现代人的江湖》(《海燕都市美文》2009年第9期)着力探讨的是现代人的生存处境和困境。在作者看来,随着人们智力的提高,许多人尤其是那些“弱者”都“生活在险境中”,于是他发出这样的感叹:“我若是个傻瓜,可怎么活啊,面对这么多陷阱,这么多圈套和天罗地网,我何以摆脱猎物的命运?”不仅如此,就是强者也难逃“险境”,因为强中还有强中手,有时事实往往是:“强者比弱者输得更惨!”于是,王开岭提出了如何建立“社会程序和游戏规则”的问题,比如“让傻瓜也能活得好好的”。作者还由韩国总统卢武铉的自杀引发出社会道义的问题,即人们尤其是官员应知道“廉耻和羞愧”,这也是作者何以向卢武铉的死因致敬之原因。因为王开岭认为:“其实,每个人身后,都有一片山崖,那是早晨攀登的地方,也是黄昏抬望的地方。”可以说,能够直面当下人类尤其是中国人的生存处境和困境,进行哲理的反思,这是王开岭散文的价值之所在!在同期同本杂志上还发表了唐翼明的《阅江楼清谈》,较王开岭散文的直率尖锐不同,此文含了儒雅冲淡,但它的“说道德”、“说诚信”、“论朋友”、“人是一只蜘蛛”、“人生的马车有两根缰绳”,却都是面对现实的失德、失信而言的。如他说:“有良心又叫好心,没良心又叫黑心,一个社会如果好心人少而黑心人多,那就离野兽丛林不远了。现在‘黑心’这个词语出现的频率颇高,黑心钱、黑心药、黑心棉、黑心肉、黑心食品、黑心商人……一切假冒伪劣的物品,一切靠不正当、不道德的手段获取的利益,其实都可以冠上‘黑心’二字。‘黑心’二字的频繁出现不能不让人对我们社会的道德水准感到忧心。”最重要的是,在文章娓娓道来的说理中,透出人生智慧之光。如作者表示:“社会上常看到不同的朋友圈,一圈人大都进取,各有成就,而另一圈人则大多沉沦,各有劣迹,这是理有必然,一点都不奇怪。”他还说:“我把国内社会状况的观感归纳成八个字:‘问题重重,生机勃勃’。”这样的看法还是很有穿透力的。 周闻道发表于《美文》2009年第3期的《官场词语》颇有力量!作者将纷纭复杂的官场进行了修辞学意义的解读,并从中绎出“解放思想”、“政治”、“选举”、“程序”、“改革”、“请示”、“汇报”、“会议”、“协调”、“进步”十个词语,这本身就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艺术效果。更有价值的是,透过这些语词,作者进行了形而上的思考,并从中得出了人生智慧!如对于官场的“进步”,作者从不进步者、进步者甚至飞黄腾达者进行分析,各言其中的微妙之处。如对于人人梦寐以求的“高升”,作者是这样理解的:“升得越高,落差越大,痛苦越深。这似乎是官场进步、攀援、拼搏中的规律,没有有无之分,只有大小高低之别,没有人能躲得过。何况,能达到巅峰者,永远是少数。更多的还是在途中,在追求进步的漫漫征途。”他在最后总结说:“在官场,进步像一味怪药,让多少人一旦上瘾,就走火入魔。而痛苦又像一个幽灵,总是与进步亦步亦趋,形影相随,带给进步许多拖累和痛苦。”这是直面现实和时代的“穿越”,它前面有锋芒之“针”引路,后面有思考之“线”牵引,再后面是作家的“手”、“头脑”和“心灵”推动,从而达到了一种较为完美的结合。还有方英文的《公务酒》(《都市美文》2009年第9期)也是揭露官场的,作者通过官场喝酒的众生相,幽默诙谐地讽喻现实,颇有林语堂《论政治病》的流风遗韵!尤其是对于谭科长这一形象的塑造更为真实有趣,这个在近三十年时间里一直是副科长的老谭,总是不用心陪领导喝好,而是一开始就将自己喝醉,用作者的话说就是:“诗人的喝法。”这显然不合官场的酒规和为官之道,即作者所说的:“好的领导从不为自己喝酒,而是为工作喝酒,为争取资金喝酒,为赢得外援喝酒,为化解矛盾喝酒,为联络感情喝酒。”这样的对比真可谓棉里裹铁、直透骨里,但又并不冰冷刺目。 吴克敬的《眼前的婚姻》(《海燕都市美文》2009年第2期)也是关注和反思现实的。作者从结婚、闪婚、试婚、素婚和网婚几个角度,探索婚姻及其幸福的奥秘,既给人以启示又别有意趣!尤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不是用传统的观念来看待现实生活,而是站在健全的精神高度来理解古往今来的婚姻,于是得出合乎情理、富于智趣的结论。如作者从“结婚”中认识到:“家是收藏劳累和忧伤的纪念馆,有家就能享受安稳。”作者由“闪婚”得出结论说:“美满的婚姻是磨合的产物,既要有婚后的磨合,也要有婚前的磨合。”谈到“试婚”,作者又说:“冲动绝对是人的一个大缺陷,特别是在婚姻生活上,一时冲动的试婚未必就有好结果,而冷静的试离婚却可能又会带来一个神话般美丽的好结局。”作者还在“素婚”中认为:“奢侈豪华的婚礼并非能使结婚的人美满幸福,倒是素婚的人,常可能相扶相携,白头到老。”而对于“网婚”,作者却有些向往,他说:“身在其中,却又完全可以不见面,保持了网络的神秘感,无论对方的相貌如何,身高几许,详细家世,全都包裹在想象的空间里,由着自己去幻想了。而且更为主要的是,双方互不承担责任,也没有做饭洗碗、擦地晾衣服等烦人的家务事,自由地来,自由地去,有心跳,也有刺激,可把现实中很多压力和无奈释放出来。”这简直是对于现代婚姻的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新解,在批判中有欣赏,在现实中有梦幻,在向往中又有回归,在狂热中又有理性,仿佛是在一根平衡木上,作者在不断地晃动、扭摆和颤动中寻找着自己稳固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