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的文学话题中,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其处境似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在网络文学和其他因素的冲击下,文学遭遇了真正的危机,拯救文学的呐喊也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夸大的危机论只是危言耸听的一种说法而已,我们的文学生活没有改变,它一如既往地发展。如果说它有变化,也是沿着作家的努力和我们的希望在变化。这一判断,在2009年的中篇小说中同样可以获得证实。 一 传统、现代与文学之桥 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一直沐浴着欧风美雨在前进。我们对20世纪以来欧美文学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前卫文学耳熟能详如数家珍。公允地说,80年代以来的欧风东渐,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整体水准,写作技巧、文学观念的变化等,使当代中国文学的文学性有了空前的提高。事过境迁,在极大地增强了我们文学信心的同时,也调动了我们勃勃的文学野心。但悖论也来源于此:我们用什么去征服强势文学国家的读者,我们真正有效的文学资源究竟在哪里?新的困惑就这样如期而至,新的探索当然也没有终止。 多年来,惜墨如金的晓航虽然每年只发表一两部小说,但他游离于团伙或主流的探索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小说几乎每篇都有想法,都与众不同。他长于都市场景,但他是穿透都市红尘书写那些尚未被发现的隐形都市。这些隐秘的角落一经他揭开我们竟目瞪口呆惊诧不已。因此,晓航是真正的现代之子,他的举手投足都是都市现代人的架势。他写都市小说用京剧的行话来说叫做“当行”,而不是“票友”,更不是“反串”。但这出《断桥记》与他以前的作品都大不一样。这是一部发生在城乡连接处的小镇的故事。小镇在中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小桥流水、青石小路、淑女雅士、贞节牌坊……都是中国文化的奇观。既有静谧的传统生活,又与都市一箭之遥,文化深厚又不事张扬。文学中的鲁镇、乌镇、天劻镇,都是如此。《断桥记》中落玉川虽然历史不长,但它的小镇属性与悠久历史的小镇并没有区别。但在这里上演的故事却意味深长让人唏嘘不已。 在《断桥记》中,传统就是诗意。不仅落玉川的自然地貌一山一水,被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人亦如此。落玉川的缔造者龙秋泉和他的女儿龙姗姗被描绘的形象是: 龙秋泉……他在世之时,是一个谆谆君子,他谦逊爱人沉稳坚毅,每天都在踱步、思考与古琴声中交替生活。人们记得,他最后一次抚琴是在久病之后,那一天他一袭白衣坐在桥的中央,桥栏之上依旧放了一个香炉,他点燃三炷香,待香将将燃尽,他挥动手指,倾尽全身之力抚了一曲自创的《落玉忘机》。 龙姗姗本身就是一个遗落在凡间的仙女,她与凡人决然不同,她永远那样年轻貌美,那种美不会在岁月中驳落,会永恒地照耀在落玉川的每一个角落;她永远那样沉默宁静,那种沉静超越历史与时间,完全可以使自然自惭形秽,并停止生长;她永远那么善良而又充满漠然,似乎从不食人间烟火,生活在一个人们不可想象的空间里。 “现代”文明虽然也文质彬彬温文尔雅,但这个文明的背后似乎总与阴谋联系在一起:集团老板“林志峰头发花白,他身材高挑瘦削,外面穿了一件灰色的风衣,里面是笔挺的西装。他正十分认真地盯着鱼缸,丰绮妍走过去,和他一起并排站着,仔细看着鱼缸里唯一一条金鱼。”这条金鱼可不是普通的金鱼,它后来衍生的故事不仅出人意料而且一剑封喉。“现代”对封闭却又具有巨大开发价值的落玉川窥视已久。开发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丰绮妍—— 在机场转机停留时,丰绮妍打开了电脑。她准时收到了一个新邮件,邮件是一个与她相熟的公司管理人员发来的,在资料中,他证实,落玉川项目的建立远在十年之前。根据资料记载,林志峰曾经秘密派考察队进入了丝碧川与静碧川下面的大峡谷,那个考察队在谷底整整走了两天,峡谷之中植被茂盛,清泉不断,两天后考察队走出峡谷,发现外面竟然是江南平原。 丰绮妍看到这儿,感到了兴趣,她敏锐地想,未来,如果经过认真开发,以湖区处为入口,丝碧川与静碧川之下完全可以做成一个保有自然生态的大峡谷公园。后面的资料证实了她的判断,林志峰也是这种想法,他甚至还想到,等未来把各种商业设施完善后,待峡谷旅游一搞起来,完全可以把整个风景区包装上市。 于是,现代与传统的争夺在落玉川展开。我更感兴趣的是晓航在这个纯属虚构的故事里,对传统与现代的态度。无论是落玉川还是龙秋泉、龙姗姗,他们是只可欣赏的,那里云雾缭绕的美丽、静若处子的安静、气象万千的琴声等,离我们是如此的遥远,我们只能在想象中与其遭遇。但传统的先天缺陷——比如龙姗姗的黑白色盲限制了她的视野,她不能、也没有愿望了解外部世界和现代的五彩缤纷;现代就是无边的欲望。按说林老板和丰绮妍开发落玉川,让更多的人欣赏这个世外桃源也没有错,但现代的精于计算并躲在暗处,总给人一种不那么磊落之嫌。无论是童童大脑中的芯片,还是金鱼色彩对龙姗姗的羞辱,都过于残酷甚至残忍。这就是现代。无论传统多么美好和令人眷恋,它都无可避免地要成为过去,都将被消费,这就是现代的逻辑。 在具体写法上,晓航也别有洞天。这里有现代小说叙述学,有武侠、有悬疑。琴童大赛高潮迭起、古筝曲谱眼花缭乱,细节作为小说的推动力量不动声色,内部结构极其严密。这显然是一部构思久矣的作品。我唯一感到欠缺的是,这应该是一部长篇的结构和内容,因此读来略感纷繁拥挤。但这仍不能淹没晓航个人对小说的理解与期许:“我一直以为文学是一个特别私人的爱好,虽然不至于像情人那样隐秘,但它至少不应该在世俗生活中常常被提起,更别说去获取什么可观的现实利益。我参与这种‘私人’的‘星际旅行’的一个主要愿望,就是通过非凡的努力,到达那种神的光辉可以照耀我的地方。因为理想的存在,我越是在现实中沉浸,就越是反对那种庸俗的现实主义。它使鸡毛蒜皮无限扩大,并以微笑的面容扼杀了文学应有的想象力。在我的观念中,文学的任务应该是这样:它必须创造一个迥异于庸常经验的崭新世界,并努力探索形而上层面的解决之道。”① 而他看到一个意大利设计师的家居创意,“运用了中国的古典元素,但是不像我们的设计师那般还是用在家具或者物品上,其运用还是有形的可见的,而意大利设计师的创作则运用了韵味,亮度,色彩,还有一种对于东方文化的感悟,是无形的,所涉及的标的也完全不一样。总之,我看了,很欣喜,真的与我心有戚戚焉!”② 的感悟,更是价值连城:对这一文学资源发掘的价值和意义巨大无比。也只有这样,一个“卖金属”的人才能够将一张古筝在纸上弹得上下翻飞——只因为他在文学中搭建了传统与现代峡谷两岸的文学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