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1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261(2009)03-0097-04 一、文学的现实面貌 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人类的现代化不但在超速发展,而且全面展开。我们难以全面、准确地界定21世纪的内涵,但我们可以对21世纪的特征进行某种程度的言说。不难想象,地球上盘踞的近70亿人的奢望将是怎样一个黑洞。尽管历史的进程存在着多种可能性,但我们基本可以断定,21世纪是以人类为中心的世纪,是人类存在着多种需求并将不断满足着人类多种需求的世纪。 面对人类的多种需求,天地苍生拿什么奉献给人类,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芸芸众生,人间嘈杂,人类何以宁静,何以超越?无论是金玉人生还是泥土人生,人类不可能超越物质,然而,人类应该能够从精神领域寻求超越。但是,如果人类的精神领域也伴随着现代化被工业化污染,那么人类将难以自我赎救。 作为人类精神领域的重要部分,文学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心理、情感、精神记忆。应该说,人类的文学史是与人类的发展史同步的,因此,文学总体上反映了人类发展的真实、原生状态,文学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成长。但是,当历史进入现代时,人类的现代化进一步深化,作为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全球化、一体化浪潮席卷世界每一个角落,金钱、资源、信息、市场、垄断、竞争等成为人类工业化的基本链条,挤占了人类的主要生存空间。正如工业化对人类生活的全面改变一样,现代化也在严重地改变着文学。事实上,当下人类的文化已经越来越缺乏自然生态的宁静、和谐与深刻内涵,人们面对拥挤的空间、滚滚的浓烟和铺天盖地的嘈杂而焦虑,面对被工业化炉火烤焦的文化而困惑。 纵观现代特别是20世纪以来的中外文学,无不充满着对世界重大改变的焦虑。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到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既有对战争的恐惧、谴责、参与,又有对技术理性和工业化的发展的忧思和不安。就中国文学而言,茅盾的《子夜》固然存在着对中国民族工业在外国列强挤压下的忧患,但工业化对人性和人们生态的改变已让人不容乐观;贾平凹的《废都》则充分表明现代化、都市化促使人们精神的颓废和灵魂的丧失。 现代以来,人们共同感受的问题是,文学越来越缺乏深刻的感染力、震撼力和丰富的审美情愫,究其原因,在于文学染上了一种现代病症——富贵病。这种病症的基本病理是,文学伴随着人类的现代化越来越现代和后现代,金钱以及能够迅速实现金钱增值的产业充斥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当然也抢占了文学的内存空间。金钱对于文学的诱惑力是文学以及文学家难以抵挡的,文学向金钱靠拢、喜富厌贫是不可避免的。而最能指称现代化内涵和水平的则是诸如工业文学、都市文学、市井文学、小资文学(有产阶级文学)等,这些品牌的文学基本上把文学的表达视野限定在现代化的核心地带——都市,以及经过现代化改造、进化、寄生于都市的有产阶级和显贵一族身上。这类文学的样板着实体现着富有、现代、时尚、欲望、诱惑、拼搏,间或也许有某些审美意象的产生,但文学中人类与生俱有的原始生命律动、原生惬意、本真感受所剩无几。总之,现代化让人类丧失了与生俱有的优裕、从容和洒脱,让文学失去了与人类、与自然水乳交融的原生面貌。 二、《云间雪崩》:生态文学的标本 也许,我们难以料定未来人类的文学将会走向怎样的状态,但是,越来越难以抑制的是,我们对文学的清秀面孔的渴望却与日俱增。正是怀着这样一种强烈的渴望,我们在虔诚地寻求着那种清纯的、本真的文学。值得欣慰的是,在作家已贵族化、文学基本工业化的大趋势下,仍然有像《云间雪崩》这样的作品执著地向人类和自然的本真状态挺进。 《云间雪崩》(《十月》2006年第1期)展示的是帕米尔高原上人、动物、自然植被等生态链条生存的一幅幅图景。小说从一开始即非着意编织曲折复杂的故事,而意在描绘和表达帕米尔高原原始、纯粹、独特的自然生态,以及伴随着这良好的自然生态生长生活的动物和人。羊贩子老马和小马上山贩羊是贯穿小说首尾的基本线索。作品简单的故事实际上就是老马和小马贩羊的一次经历。在举世闻名的帕米尔高原,有的是雪山、戈壁、石砾,当然也有白云、溪流、牧场。 老马和小马是去雪线附近的喀拉佐牧场……从海拔两千多米的柏油路,下到沟底,再弯来绕去地走一百多公里。一会儿浮土没脚,烟尘飞扬;一会儿戈壁茫茫,砾石流金;过了沼泽草甸,可能会赶上洪水;绕道塌方泥石流,兴许被冰川拦截。 当然,哗哗涌流的喀拉佐河,逆来顺受不远不近地相陪,令人心情稍稍舒坦一些。 背叛的河道,在高山峡谷扭来扭去,猛一见这辽阔平坦的草滩,就一头扑了进来。喘气的功夫,草儿密匝匝,成片、成块、成坨,在网状的水流间,排列成阵势:椭圆、四方、长条、三角,绝不重样儿,任河水穿梭肆意…… 野鸭、鹅、鹤,飞过脑瓜顶。阳光一截截,被滑溜溜雪山落选。水流清亮地段,躺着团云;河面阴暗之处,波光斑点。滞留的大雁,停止了游弋,像一只只漂浮的木玩具,水就不再流淌。 大草甸子,茵茵。 作品向我们展示的自然物像是帕米尔高原、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峰、雪崩山、峡谷、牦牛滩、草原、喀拉佐河、喀拉佐牧场、戈壁、沙漠、砾石、草甸子、溪流、花草及各类植物等,出没于这物象之间的动物有牦牛、骏马、羊、骆驼、鸭、鹅、鹰、旱獭子、高原狼等。而与自然物象和动植物相伴而生的是那孜列别克、库尔班、美丽日斑、哈伦布以及涉足其中的阿红、老马和小马。 这是一个远离现代物欲生活、外人罕至的地方。大自然使这里高高地隆起,高寒、缺氧、积雪、峡谷、戈壁、石砾、接近原始的恶劣的生态环境,那孜列别克、库尔班、美丽日斑、哈伦布们伴随着牦牛、骏马、羊、骆驼、鸭、鹅、鹰、旱獭子、高原狼以及能够为动物和人使用的花草植物,按照自然的状态生活着。我们看不到全球化的浪潮,看不到工业化的浓烟,看到是日出而牧而耕、日暮而归的近似于自然经济的农牧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