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95(2009)04-0056-04 一、张爱玲与香港大学 张爱玲与香港的缘分,首先是与香港大学的缘分。换言之,没有香港大学便没有张爱玲。1939年夏,张爱玲于上海圣玛丽亚女校毕业后,参加了伦敦大学远东区入学考试,荣获第一名。但由于欧战爆发,不能成行,改入香港大学。1939年秋,张爱玲由沪抵港,在港大办理了入学手续,成了一名港大文科学生。 张爱玲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她连获两届奖学金。根据学校规定,张爱玲港大毕业后,可直接免费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然而,张爱玲始终与英伦三岛无缘。正当她愉快攻读大学三年级课程、次年即可毕业之时,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法西斯不仅偷袭美国珍珠港,而且同时进犯英属香港以及新加坡、马来亚等南洋群岛。香港英军仅仅抵抗两周,即宣告投降,香港升起了太阳旗,由英国殖民地变成了日本占领区。港大停课了。张爱玲和她的同学们在战火下充当了临时看护,护理受伤的军人和市民。战事结束后,张爱玲告别港大、告别香港,乘轮船返回上海,她与香港的缘分至此告一段落。 港大三年的读书生活,是张爱玲最重要的学习阶段。她不仅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作品,她的英文程度也获得大幅度提高。返回上海后,她竟然因国文不及格而未能考取圣约翰大学;但她却用漂亮的英文为西人报刊《泰晤士报》及《二十世纪》等写下了多篇影评、剧评之类的文章。 张爱玲就读港大的三年,文史系主任是“五四”文学的闯将、文学研究会的12位发起人之一、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宗教学者许地山先生(落华生)。许氏1935年由北京抵港、长港大文学院后,锐意改革,淘汰了陈腐落后的文言文教学与写作,大力推行白话文(包括入学试卷一律改为白话),文、史、哲三系也明确各自独立了。他的改革精神和教学风范。在香港引起了巨大反响,张爱玲正是许氏改革精神和教学风范的直接受惠者。从小有志小说创作的张爱玲,面对小说大家许地山,其内心崇敬是不言而喻的。她后来的小说《茉莉香片》中的“言子夜”教授,正是许地山的化身。“子夜”,即“午夜”,而“言”边加“午”正是“许”字。言子夜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也和许氏完全吻合。重要的不在一篇《茉莉香片》,而在港大三年,坚定了张爱玲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决心,这正是小说家许地山对她的潜移默化。 在港大,张爱玲的要好同学是印度血统的炎樱,此人对张爱玲的人生和创作也大有影响。张爱玲的有些小说,是她提供的素材;张爱玲笔下有些人物的身上,有她的影子;甚至张爱玲的小说成名作《传奇》[1]再版本的封面,也是她设计的。足见二人友谊之深。 在港大一年级时,张爱玲参加了上海黄氏兄弟(嘉德、嘉音)主编的《西风》杂志创办三周年征文比赛。据张爱玲自己说:“我收到杂志社通知说我得了首奖,就像买彩票中了头奖一样。宿舍里同学只有个天津来的蔡师昭熟悉中文报刊。我拿给她看,就满桌传观……不久我又收到全部得奖名单。首奖题作《我的妻》,作者姓名我不记得了。我排在末尾,仿佛名义是‘特别奖’,就等于西方所谓有荣誉地提及(honorable mention)。我记不清楚是否有二十五元可拿,反正比五百字的稿酬多……‘不是头奖。’我讪讪地笑着把这份通知单给蔡师昭看。其实不但不是头奖,二奖三奖也都不是……她看了也只咕哝了一声,表示‘怎么回事?’……她替我难堪,我倒更难堪了……《西风》从来没有片纸只字向我解释。我不过是个大学一年生,征文结集出版就用我的题目《天才梦》。”[2]究竟怎么回事?学界意见不一,有说《西风》出尔反尔的,也有说张爱玲记忆有误的,一时恐难得出结论。即使有结论,学术价值也不大。但此事对张爱玲的刺激很大,以致于事隔50多年后,台湾《中国时报·人间》授给她“文学特别成就奖”,她的得奖感言竟是文不对题的《忆〈西风〉》,把50多年的怨恨和盘托出。她还说:“得奖这件事成了一只神经死了的蛀牙,所以现在得奖也一点感觉都没有。” 这件事我们宁肯相信张爱玲的记忆。不过,上述《西风》的做法却激励、玉成了张爱玲,不然,也许就没有后来的《传奇》了。 有一点让人不解的是:日寇的侵占香港、港大的停课、英籍历史老师佛郎士的不幸遇难、战火下的民不聊生和百业凋零……似乎并未引起张爱玲对日本法西斯的仇恨。她后来写的以香港战事为题材的散文《烬余录》[3]当然无法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但似乎连皮里阳秋之笔也找不到,实在太冲淡了。 新中国建立后,1952年,张爱玲以赴港大复学为由离沪赴港,接续了她与港大的缘分。根据有关记载,张爱玲是在此年9月到港大联系,并托人从中斡旋的。然而,已经成为红遍大上海的著名小说家的张爱玲,此时已无心向学,因此,她并不把复学当成一回事。在港大规定的办理复学手续的时间,她竟然无故缺席了。原来炎樱告诉她:可在日本为她找到合适的工作。张爱玲喜出望外,便置港大复学于不顾,兴冲冲奔赴日本去了。遗憾的是,炎樱掉以轻心,她根本没有、一时也无法为张爱玲找到合适的工作。张爱玲只好悻悻返回香港。但转眼已到11月,当她再度回港大交涉时,校方则断然拒绝了。港大复学就此泡汤,张爱玲成了无所凭依的“政治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