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18(2010)05-0001-05 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大学需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发挥其特殊的作用。这一切都要求大学要重视自身的改善与提升。学科是现代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会影响一所大学的育人水平,而且也会对大学的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的效果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学科建设,特别是学科组织结构的建设既是大学自身建设的要求,同时也是顺应社会和时代需求的课题。 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是许多研究型大学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其中的关键在于逐步建立一批高水平的学科。虽然并不是所有的研究型大学都是世界一流大学,但目前所有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研究型大学。以科学研究见长的研究型大学不仅是生产知识的核心力量,而且其在知识转播、知识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较之其它类型的大学也更为突出。因此,对研究型大学学科组织结构的研究不仅具备可行性,而且也更具借鉴意义。 一、学科组织结构的内涵及类型 学科组织结构是学科组织运行的依托。它通过制度和程序规范了学科组织内部学科梯队的形成和分工,资源的分布和使用原则以及学科组织内部权力的分配和协调。不同的学校因规模、发展目标、工作性质等因素的不同,其学科组织结构也必然会不太一致。合理的学科组织结构能够明确学校各成员在不同岗位的责任,有助于建立稳定的工作关系,从而增进教学与科研的效率。 目前,各所大学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学科组织结构模式。例如,“大学—学部—学系”模式,“大学—学院/学部—学系/学院”模式,“大学—学院/学群—学科”模式,“大学—学部—研究所或讲座”模式,“大学—学院—学系”模式,“大学—学部—讲座/学系”模式,“大学—学部—学科—讲座”模式,“大学—学部—学科”模式,“大学—学系—专业(教研室)”模式,“大学—学系—研究所(室)”模式,“大学—学系/研究所—研究室”模式,“大学—学院—学系/研究所—专业教研室/研究室”模式,“大学—学院/学系/研究所—研究室/专业教研室”模式,“大学—学院—学系/研究所”模式,等等。尽管学科组织结构的模式各式各样,但无论采用何种模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协调各种权力的合理分工,使学术活动能够更为有效地进行[1]。 归纳起来,目前世界各所大学采用的学科组织结构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型: 1.金字塔型学科组织结构 金字塔型学科组织结构是指实行以专业划分为基础的自上而下的层级管理体制,最早由古典组织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法约尔(Henri Fayoll)提出。在这种学科组织结构中,专业作为学科组织结构中最基本的单位处于整个金字塔的最底层,一个或多个专业组成了一个系,成为学校性质体系中最基本的单位,而与系同时出现的还可以有系级的研究所等。这些教学科研的基本单位组成了学校的中间管理机构——学院。学院是介于学校与系之间的机构,与之并列的科研机构可能还会有院级研究所、研究院等[2]。
图1:金字塔型学科组织结构示意图 金字塔型的学科组织结构能够使指挥权集中,各部门之间职责分明。它不仅有利于集中统一领导,方便各种政策、方针的上传下达,提高大学的办学效率,而且有助于大学教学职能的发挥,为社会培养一批业务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但金字塔型的学科组织结构比较适合于任务种类较少、工作不太复杂、环境相对稳定的单位。如果任务种类增加,环境变动频繁,这种结构的复杂度就会急剧上升,导致部门增多、协调困难、适应性降低[3]。 2.矩阵式学科组织结构 矩阵式组织结构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组织结构。它是一种既有纵向职能部门联系,又有横向跨各个职能部门联系的组织结构,是为了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协作,把组织管理中的“垂直”联系和“水平”联系,集权化和分权化较好地结合起来,既讲分工又重视协作的一种组织结构。每一个矩阵式组织结构都包含如下独特而关键的角色:高层管理者(即图2中的“总负责人”)——他领导并平衡着整个组织;矩阵经理(即图2中的“职能部门”及“项目小组”的负责人)——他们拥有共同的下属,也被同一个管理者领导着。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往往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并且要精于分析。
图2:矩阵式组织结构示意图 具体到研究型大学内部,学者们认为矩阵式组织结构可用来反映多对关系,如学术系统与行政系统的关系、教学职能与科研职能的关系、跨学科课题研究组织间的关系等。而当矩阵式组织结构用来反映大学的学科组织结构时,组织结构中各自代表的单位又不尽相同。矩阵式学科组织结构是学科与问题交叉组织起来的矩阵结构。它兼顾学科导向与问题导向:纵向为学科导向,符合学科发展规律;横向为问题导向,按问题(项目)实行管理,以解决实际问题(经济、社会、科技、教育问题)为目的。学科与问题交叉组合形成课题组,它是矩阵式学科组织结构的基本单元。研究院作为矩阵式学科组织结构的管理服务组织,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包容性、管理服务性等特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