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发展良机,任务繁重,使命亦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启动实施,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强国必先强教的坚定信心和战略思路,开启了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征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进入了由大到强的新阶段,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这一阶段将更加关注发展模式转变,更加强调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更加重视教育质量提升。本文拟结合学习领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围绕上述阶段性特征作一概要分析。 一、全面把握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的前20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总体上处于稳定增长态势。1999年扩招前在学人数达到600多万人的总规模,毛入学率为9.8%。2009年总规模2979万人,稳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增至24.2%。我国初步形成了若干所向国际一流水平冲击的研究型大学、一批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培育了一大批前沿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高校每年输送的毕业生从不到百万达到五六百万,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对高等教育扩招以来的形势要有个客观评价。正是由于扩招,才为数以千万计适龄青年提供了上学机会,从而改变一生,才使我国在参与国际竞争中体现出人才资源优势。扩招后毕业生正在成为各行各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中的业务骨干,如“嫦娥一号”工程有上万名科技人员在30岁以下,如果没有扩招就不可能有这么充足的科技人才供给能力。实际上,当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时,大多数国家也都在扩招,特别是北美、欧洲和大洋洲国家纷纷迈入“普及化”阶段(毛入学率超过50%),我国扩招后毛入学率在世界排位仅上升不到10位。如果不实施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同世界水平的差距将更为巨大,相应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也会受到不小影响,因此,世纪之交高教扩招为我国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低估的。 展望未来10年,将是我国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必将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最为关键的是,我国在迈入世界经济大国门槛的同时,从人口大国已经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今后若迈向经济强国,必然需要人力资源强国作为基础,在这一进程中。高等教育将发挥比以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是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也是《教育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的整体要求。 面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钱学森之问”就是针对这一问题。二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条件不足不稳,我国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仅为7500元左右,是同期发达国家相近统计口径的1/5。而且不同的省之间能相差6倍之多。三是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四是制约发展的许多体制机制障碍还比较突出,分别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面临着老困难和新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 二、客观理解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十年发展目标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的多方面需求及其多样化挑战,《教育规划纲要》提出,2009~2020年,高等教育总规模从2979万人增加到3550万人,毛入学率从24.2%提高到40%,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达到一个高位平台后稳步增长的趋势,预示着今后一个时期的高等教育发展。将会在规模有限扩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质量。 从规模增长看。我国2002年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到2009年的7年间,宽口径规模年均增长率为9.28%,后期增幅已有放缓,2009年比上年增加72万人,增长率为2.48%。按上述预期,到2020年前每年只须增长1.6%,每年平均增长50万人左右即可达到3550万人的目标,这意味着今后每年招生增幅特别是普通高校以外的学生增幅将呈递减态势。再从毛入学率看,这一指标的分子是宽口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而分母是18-22岁人口,据预测,这组人口将从2009年的1.23亿人减至2020年的8900万人左右,即使维持目前在校生规模不变,毛入学率也会自然提高到34%,也就是说,只需增加6个百分点,年均增长50万人左右,即可达到40%的目标,这仅是中等发达国家上世纪末平均水平。未来1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的增量,将主要用于优化结构,增加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人才培养(含专业学位研究生),提高民办高等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的能力,保持公办本科教育稳定,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估计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全球排位可能上升20位以上,为下一阶段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打下基础。 同时,《教育规划纲要》在人力资源开发存量方面,提出了与高等教育相关的两项指标,一是主要劳动年龄人口(20-59岁)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2009-2020年将从9.9%提高到20%,标志着我国高端人力资源开发将达到全球范围内前1/3的水平,从而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同期将从9830万人增至1.95亿人,这意味着,新中国成立60年高等教育学历获得者累计1亿人,今后每10年将增加1亿人,如果保持年均1000万人的增幅,到2050年达到5亿人,占当时总人口比例约为1/3左右,这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依然相差30-50年。所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展,将是小步走、不停步的总体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