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西方各国发展研究生教育的理念和路径不同,各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环境的差异,各国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显示出不同的特色。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对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外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几种典型模式 根据政府、中介组织和高校三种因素在质量保障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目前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大致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大陆模式(政府部门主导型)、美国模式(中介组织认证型)和英国模式(大学自我管理型)。 (一)大陆模式的特点:以政府控制为主导 大陆模式即政府部门主导型,实施这种模式的国家主要是一些欧洲大陆国家,如法国、荷兰、德国、芬兰、瑞典等。这种模式的研究生质量保障以政府严格控制研究生教育的评估为特征。政府对大学进行严格控制,大学的自主权很小,而且质量保障是由政府从高等教育系统外部推行,带有明显的政府意志和价值取向,外部评审工作组在整个评估过程中始终扮演主要角色。其研究生教育的管理体制属于中央集权型,基本上是政府控制的模式。它关注研究生教育的输入质量甚于输出质量。政府主要是通过教师聘用、经费预算、学校招生、专业和课程设置等事项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行使程度不同的干预。 如法国在教育改革之前,基本上由政府直接控制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大学内部的自主权非常有限。教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任命、教育经费的提供、课程的安排以及国家学位的鉴定和颁发等都由教育部控制。改革后虽然扩大了高校办学的自主权,但以政府控制为主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例如,在课程设置上虽然高校获得自主权,但中央政府保留着审批权、财政权。更为重要的是,政策没有触动国家文凭系统。在中央政府与高校的关系上,主要是通过立法手段来确定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各项重大原则,并通过一定的措施调控高校的发展。在研究生教育质量控制方面,表现为:由教育部统一授权专业设置和学位文凭的授予;统一规定教学科研人员的工作量和工资薪金;统一公布研究生教学计划;统一规定考试标准和质量;由政府组织研究生评估工作等。 再如在荷兰,研究生教育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控制的,荷兰外部质量保障包括三个相辅相成的要素:监督、测量与改进。整个质量保障过程由三个独立的阶段组成:监督活动阶段、测量阶段、改进阶段。外部质量保障一方面旨在帮助大学了解它们达成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历程以及达成目标的程度;另一方面,质量保障报告社会公共资金使用的方式及效益并接受社会监督。 德国研究生外部质量保障,是通过建立一系列全国性的由政府或基金资助的独立的教育咨询和协调机构(如高等学校校长会、各州文教部长例行会、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管理和监督。它们对德国研究生教育长期保持在国际一流水平起了重要作用。1998年,随着《高等学校框架法》的第四次修订,德国对高等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保证了德国研究生教育在欧洲和国际上的竞争力。改革包括:采取根据绩效对大学拨款;对研究和教学进行鉴定;加强高等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咨询职责,等等。 (二)美国模式的特点:以社会中介为主导 分权化、民间化、市场导向是美国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特征。分权化即美国政府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管理不是集权的,只在间接管理中发挥有限作用;民间化即以民间的、非营利性的认证制度对研究生教育发挥影响作用;市场导向,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在不干预学校自主权的前提下,进行教育经费的分配,社会利用评估结果选择研究生专业和毕业生。 具体来说,美国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分权和间接控制。美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中央地方分权管理体制——多元评价主体”的质量保障模式。联邦政府不直接参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估和监控,而是借助高校自身和社会质量认证机构发挥作用。政府的角色是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通过政策和立法去引导和完善质量保障机制:通过立法保障评估机构的合法性;提出社会的适切性参数,引导制定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采用资金、市场、规划等宏观调控手段对质量进行间接控制。 第二,评估利用专家力量,强调声誉调查。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评价设有学术声誉这一指标,并赋予了最高的权重。专家所做出的评判也许并不是最科学的,但可能是最准确的。因为对于性质复杂的教育质量来说,学术声誉所表现出的学校的底蕴和实力并不是用科学的手段可以测量的。人们倾向于认为“一个以很有见识的学者集体的意见为基础做出的综合概括,是人们迄今所能设计出来的对于性质复杂的质量进行衡量的一个可靠的指南”[1]150。 第三,市场导向,注重办学效益评估,强调竞争,旨在提高办学效能。分学科门类、按学科级别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在学科排名的基础上对学科所在的院校进行排名。按学科进行评估,不仅可以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信性,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突出学科特色。一些反映办学效率的指标,如新生的保持率、学生的就业率和教育的“产出”质量等越来越受到各个评估机构的重视。把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置于大众的监督之下,让“局外人”也能了解大学的办学状况,满足企业、团体和个人的知情权、选择权,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资金流向和学生流向,促进研究生教育在竞争中走向成熟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