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10)04-0005-08 大学职能观是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也是当前高等教育界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高等教育职能随着时代发展的变化而在不断地扩展,从而体现出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属性。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大学的传统职能不断地被改造和发展并产生出新职能,可以说,新的大学办学模式也由此而产生,大学的职能变化正是大学办学模式变革的缩影。 持什么样的职能观对大学发展影响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职能观意味着不同的大学发展定位。大学如果能够预见到高等教育发展变化趋势并进行超前的结构变革,将对大学地位的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提出大学“新三大职能”说,认为,传统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说已经无法涵盖今日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必须适时地补充“知识转化”、“促进就业”和“终身教育”等新三大职能。“新三大职能”是对传统三大职能说的进一步拓展,不仅概括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而且特别是有利于引导我国大学实现科学定位和结构调整,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 一、对“当代高校五大职能”说的重新审视 1993年,笔者在《论当代高等学校的五大职能》一文中提出了“当代高校五大职能”说。①该假说提出的背景是: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转轨时期,即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要求向适应市场商品经济转轨,这意味着大学功能必须进行适时地调整,随之要求大学职能观必须变化,从而引导大学工作机制的调整。鉴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已经获得了世界公认,单纯地坚持这些观点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意义不大,为了促进大学发展从适应计划经济走向适应市场经济,笔者提出了新的两大职能,即科研成果孵化职能和促进大学生就业职能。这两大职能将引导大学从只重视生产转向同时重视市场对自己产品的检验,从而能够促进大学教学职能和科研职能的发挥,并进一步完善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众所周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并不需要关心自己产品的社会效益如何,也不计产品的生产成本如何,因为一切按照计划执行即可。但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倾听来自市场的声音。当大学毕业生不再被社会无条件接受的时候,大学就必须根据社会需要进行培养模式的调整。大学的科研成果也应当如此,不能局限于理论层面或实验室中,必须转化成可开发生产的产品,这样才能更好地被社会接受。正是基于此,笔者才提出当代高校必须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之外另加两大职能,即促进毕业生就业和科研成果转化,唯如此,高等学校才能实现办学方式的转变。遗憾的是,尽管许多高校都已经意识到增加新职能的要求,但在传统管理体制的束缚下并未真正实现职能转化。 今日反思这“五大职能说”的提出过程,感觉仍有诸多不足。其一是受所掌握的材料局限,在论证方式上从应然角度论证多而从实然角度论证少;其二是没有预见到学习化时代对我国大学职能变化的影响;其三也是最大的不足,就是没有揭示出大学职能变化的机理,特别是没有阐释大学办学模式变革与大学职能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降低了新职能观的社会影响力。为此,笔者基于掌握的新资料对现代高校职能进行重新阐释,一方面补充论证和界定过去提出的两大新职能观,另一方面增加一个新职能,两者合称为“新三大职能说”;在论述过程中重点揭示大学职能嬗变的机理,从而使大学职能理论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 二、传统的大学“三大职能”说的形成及其原理 如前所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是人们公认的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这三大职能之所以被承认,就在于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大学办学模式。如“教学职能”论,这是自中世纪以来直到洪堡大学模式出现之前一直沿循的大学模式,在今天我们仍然能够找到它的踪影。如英国历史悠久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其学院制、导师制和寄宿制可以说代表了这一模式的典型特征。这一模式在美国的集中体现则是一些精英型的四年制学院和各大学对本科生学院的重视。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最注重本科生教育的大学之一,一直以来在美国的大学排行榜都名列前茅,而且校友对母校的认同度也最高,故而其校友捐款回报率一直是美国高校中最高的。②可见,学院制、导师制和寄宿制集中体现了大学教学职能的特色。 毋庸置疑,“教学职能”代表了大学的最基本的职能。因为大学的根本使命就是培养人,就是要培养一种理想的人格。无论是培养绅士、科学家还是未来的领导人才或是造就新时代的公民,都必须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来完成,都需要塑造一种氛围来支撑。这些都需要设计一套严格的课程体系来实施,必须有导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相互激励,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具体的教与学活动来实现,这是大学作为教育机构的最基本职能。离开了这一职能,大学将名存实亡。换言之,无论是何时何地,大学都不能缺少这一职能。 但到洪堡大学出现后,大学增加了一项新职能,即从事科学研究,从而出现了以科研为导向的德国大学模式。可以说,注重教学职能是古典大学特征,其所传授的内容也是以古代经典为主,这种教学总体上是面向过去的,是继承性的。而承担科学研究职能后,大学就开始面向未来,因为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的事业。当科学研究与教学结合起来后,大学的整体功能就实现了改造,也带来了大学教学方式的革命,即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让位于新的研讨班方式。与新的教学方式相伴随的还有新的学习方法,这就是通过直接的实验法来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实际上已经把教学与科研结合在一起了,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这种变化带来了一系列变化,无论是师生关系还是成才方向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德国大学模式移植到美国后直接引发了建立研究型大学的热潮,最具标志意义的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办。美国把德国大学模式和殖民地时期流传下来的英国大学模式结合起来,开始探索一种新型的美国大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