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对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学评教”制度使学生拥有了表达教学意愿的常规渠道,有利于保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有助于高校调整办学导向,强化以生为本的服务意识。近些年,随着人们对教学质量的关注,关于学评教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且众说纷纭,争论的焦点之一集中在学生是否有资格和能力进行评教,或者说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是否合理,这个问题关系到人们如何看待“学评教”活动和结果。如何规范和完善“学评教”工作,运用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实施评价;如何科学利用反馈信息,发挥学生评教促学促教的作用,围绕学生评教,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一、“学评教”的意义和价值 (一)“学评教”指标的规范作用 “学评教”工作的前提是要建立起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确立评教项目及其在整个评估中所占的比重。这些评教项目和项目权重是经反复研究才确定下来的,不仅全面而细致地罗列了教学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而且以指标分值的形式表明各项目的主次、权重和具体要求。因此,对教学工作来说,评估指标体系是一种规范,教师可以通过对照评教指标,了解和掌握教学工作的目标及自身对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学评教”信息的对话作用 “学评教”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信息交互平台。通过反馈评教结果,教师一方面可以洞察学生对自己教学的真实感受和总体评价,认识自己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另一方面还可以了解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态度、愿望与要求,获取大量进行教学改革的信息,以此来指导自己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建设与改革,自觉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学生由于自己在评教中表达的意见被得到重视,并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反映,他们便会认识到评教的好处,比以往更注意体验和感受教学过程,不再以旁观者的身份远离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也不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单向的评价,而是以学习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因而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评教”结果的激励作用 考核教师是对教师工作绩效的检查和评定,是激励教师努力工作的重要手段。现在高校的普遍做法是将竞争激励机制引入评教工作,将评教结果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务晋升和职位提升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只有让评教结果在教师的利益问题上占据一定地位,对学生评价高的教师在政策、经费等方面实行倾斜,才能使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学评教”结果的约束。教学成绩突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因其感受到评教结果带来的好处,工作积极性更高,更愿意将时间精力投放到教学工作中去;相反,学生反映意见大、处于评教不利地位的教师,他们在评教结果与惩处面前感到压力,为了提高学生对他们教学工作的评价,他们会重视教学,加大对教学的投入。这样,一个整体状况良好的教学环境逐步形成,“学评教”潜在的形成性功能和发展效用得以实现。 二、“学评教”的现状及问题 由于“学评教”本身固有的缺陷和高校评价导向机制等因素的影响,评教作用的发挥受到一定限制。从笔者对所在地区院校了解的情况看,具体问题体现在评教指标设计、评教过程的组织实施、评教结果反馈及权重等方面。 (一)评教指标的设计问题 1.评价指导思想落后,指标体系多年不变。传统的学生评教注重对教师“教”的评价,以教师为单一的视点,以“能讲”为单一的目标,以“传授知识”为单一的目的,特别关注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师语言、板书、提问的艺术教学内容的安排等都是评价量表中的主要评价点,而很少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评价教师的教学,很少以学生的实际收获为评价的主要标准。有些学校几年甚至十几年指标体系不变,很多项不能反映现代课堂教学的特点。 2.评价指标缺乏多样性。尽管教学有许多共性,但大量研究表明,课程所属的学科领域的不同,课程特征的不同,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不同,评价时在结果上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很多学校所有教学人员共用一种调查表,未能反映各门学科之间的特点和各类教师之间的工作性质及不同课程内容的教学特点。因此,设计问卷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设计不同的评教表。 3.评价内容不够全面,问卷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多数评价指标的设计内容都集中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技能等,很少涉及与教学效果有着密切关系的课程和教材等问题。很多高校的评教表,只有几项大的指标,其构成只有客观题没有主观题,相当程度地局限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内容。此外,每项指标缺乏对不公正打分的约束力,一定程度上也给学生打分的随意性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二)评教过程的组织实施问题 1.学生对“学评教”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评教”要求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断,学生在进行价值判断时,首先考虑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及其效果是否符合自己的主观认识与需要,评价的结果直接受学生的主观认识、心理状态的影响。学生作为评价者,其自身的知识构成与能力水平、责任心、情感和利益冲突等“人为因素”导致评价偏差的产生。由于部分学生对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认识不到位、态度不公正,导致参加“学评教”的人数过少,“学评教”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正常结束等。 2.评价时间安排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学评教”一般在学期末才进行评价,而此时信息反馈是滞后的,对教师改进本课程的教学,提高参与该教学过程的学生学习成绩及能力都是无效的,最多只是对教师在以后教学活动中改进教学工作有帮助。而且,一些高校为了确保所有学生参加评教,采取了强制措施,如不评教不准选下一学期课程或者不准查成绩。学生急于选课或查成绩,没有认真地对教师平时的教学进行客观的评价,要么应付了事随便打分,要么根据自己考试好坏情况进行情绪宣泄,很少能够真正做到客观正确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