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5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742(2010)02-0001-10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竞争的日益激烈,利益相关者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正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比如:有的参与了高校价值创造过程,有的支持了高校发展,有的与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有的消费了高校的“产品(如学生产品和科研产品)”[1]。因此,大学是一种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大学的责任是要维护和满足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多样化和利益相关者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管理范式将从中央集权管理范式向地方化管理范式过渡,最终将走向“利益相关者管理”范式,该范式的核心在于建立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伙伴关系,这是区别于过去任何一种管理范式的主要特征[2]。但是大学的利益相关者种类繁多,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要参与大学治理,那么大学治理结构将是一个无法确定边界的结构,因而也将是一个无法稳定和行使职能的结构[3]。 因此,确定高校利益相关者的边界与属性将有助于判断高校治理的重点。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主要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利益相关者的识别,即谁是利益相关者;二是利益相关者的属性。 一、研究假设与问卷设计 (一)利益相关者识别依据 Mitchell在考察了27种之多的利益相关者定义后,提出划分利益相关者的三个属性:一是合法性,即某一群体是否被法律和道义上赋有对企业拥有的索取权。二是影响力,即某一群体是否拥有影响企业决策的地位、能力和相应的手段。三是紧迫性,即某一群体的要求能否立即引起企业管理层的关注。基于这三个属性的不同组合产生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显然这一界定对利益相关者的权重大小进行细分具有重要意义[4]。根据利益相关者对三个属性的拥有情况进行评分,把利益相关者细分为三类:①确定型利益相关者,这一群体同时拥有对企业的合法性、影响力和紧迫性。这一群体的典型代表有大股东、拥有人力资本的管理者等。②预期型利益相关者,这一群体拥有对企业属性的两项。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对企业拥有合法性和权力性的群体,他们希望受到管理层的关注,也往往能够达到目的,甚至还能参与企业的决策过程,如股东、雇员等。第二,对企业拥有合法性和紧迫性的群体,这一群体为达到目的通常采取结盟、参与政治活动等办法,来影响管理层的决策。第三,对企业拥有紧迫性和影响力的群体,这一群体没有合法性。如罢工者、环境保护主义者、政治和宗教极端主义者等。③潜在的利益相关者,是指只拥有企业属性一项的群体。这一群体将随着企业的运行情况来决定是否能拥有企业属性其他类两类。本文将借鉴Mitchell的三维细分法,对高校利益相关者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为高校分类评价利益相关者,并进行分类管理提供启发和借鉴。 (二)研究假设 本文重点考察学生、教师、行政管理人员、项目单位、用人单位、政府部门、校友、捐赠者、社区、家长、贷款者、公众和其它高校等13类利益相关者。高校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在高校利益相关者中,有的利益相关者会对高校主动施加影响,也往往主动地承担着高校发展的风险;而另外一些利益相关者则是被动地受到高校管理行为的影响,被动地承担高校管理风险。或者说,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影响高校发展行为的主动性存在差异。第二,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于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是有差异的。在我们所界定的13类利益相关者中,对于某一特定的高校而言,有的利益相关者是绝对不可或缺的,有的则可能影响不大。第三,在某一特定的时间点上,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的紧迫性会存在差异。有的利益相关者在一般情况下可能既不主动,也不重要,但是在某一状态下其利益要求必须很快得到满足,否则就会影响到高校正常发展。为此,可推导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1:高校中的众多利益相关者在多个维度上具有特征差异。假设2:高校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高校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要比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更紧密,即在三个维度的得分上应偏高。假设3:不同的人对高校利益相关者的认识是有差异的。假设4:在不同类型的高校中,人们对利益相关者的认识是有差异的。 (三)问卷设计 调查对象:在全国6个省市10所高校的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中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方式:本部分采用混合、随机抽样方式,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样本选择:对受调查者及其所在高校没有特殊要求,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在全国6个省市10所高校中,通过课题组成员在该校工作的同学、朋友帮助,对该校进行问卷调查。为提高估计精度和代表性,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计划抽取600人左右。 问卷设计: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称、高校性质等;把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性、影响力和紧迫性作为调查问卷的问项,合理性越高(影响力越大或要求越紧急),则得分越高。问项衡量采用Lickert 7点量表。 数据分析方法: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时,所用的统计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均值比较、配对样本T检验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 二、统计分析 (一)问卷回收情况 本研究主要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形式取得数据。从2008年6月10日到8月28日期间,调查范围包括江苏、重庆、四川、江西、天津、西安等6个省市10所高校。共计发放问卷600份,实际回收523份,回收率87.17%,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数427份,回收问卷有效率8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