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10)01-0077-12 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中国政治大变动的年代,中国高等教育深受其影响,不同的政治势力对于中国南北高等教育纷纷作出重大改组,南方的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大学院与大学区制与北方的张作霖奉系北京政府推行的京师大学校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变革,北京高等教育界在从奉系军阀到南京国民政府隶属的变动中,也经历多种改革试验,并由此引发了系列风潮,成为当时舆论批评教育破产的重要表征。有关北伐前后北京的国立大学合并风潮,学界已有成果多数从校史或大学区试验角度立论,对于合并的事实脉络虽兼有论及,惟其背后复杂的政治与人事关系却没有足够的揭示①。本文即围绕北伐前后的政治变动,来描述北京(平)的国立大学合并曲折历程,揭示其背后复杂的派系纠葛,探讨政治变革与大学发展的复杂关系。 一、京师大学校 自近代以来,北京的高等教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其中国立大学在民初由北京的国立大学一所,发展至20年代初年的国立八、九校,除了北大外,还有师范、女师范、医科、农科、工科、法政、女子②。但这一发展也带来明显问题:(一)北京高等学校林立,与全国大学分布严重不协调。(二)各大学院系设置重复,资源浪费。(三)各校系统为争夺学术领导权,形成派系倾扎,并为社会所病诟。从20年代初起,社会各界与教育当局就不断谋求解决北京的国立大学之道,其方向则为合并统一北京国立各校。早在1922年胡适就曾向蔡元培建议在北京设立大学区,统一合并北京国立各校③。1925年章士钊兼长教育部,曾拟就计划,归并北京国立八校为一,并电请蔡元培回国为校长,但以北大为首的八校坚决反对,北京八校合并一直没有实现④。 到了20年代中期广东国民政府成立,积极准备北伐,南北政权对峙,军事上的对抗日趋紧张。北京军阀政府将大批教育经费挪作军费,教育界奄奄一息,国立大学举步维艰。1926年3月学者高仁山公开批评北京政府:“去岁中央耗费在一万万以上,而国立学校历年的积欠增至十二多月了!……一年来京校最可怜的状况是:平时校长常常用全力去奔走经费,所以学校行政上不能用全力去谋进步,学校经费常常无着,教职员每每得不到薪金。”⑤ 向为中国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亦不能例外,“在最近两三年中,我们所引为最伤心的便是以‘首都’号称的北京,委实无教育可言。以‘全国最高学府’自命的北京大学,也一天天堕落了”。甚至北大因拖欠煤钱而差点被法院封门,舆论称“实在是丢国家的体面”⑥。整个1926年的北京教育,有记者总结为“遍体鳞伤,满目疮痍”八个字,具体而言,上课,全年不及三月;经费,代表终日会议,教职不得一饱;风潮,内有校长同学之争,外有主义党派之鼓;运动,示威游行,烈士陈尸;学校行政,变动频繁,莫名所以⑦。 1926年春,随着南方国民革命北伐进展顺利,国民党内蒋介石一系在南京宣布建都,并在国民党内部引发宁汉之争。在这一情势之下,武汉《中央日报》下孙伏园主编的《中央副刊》形成了一场有关北伐成功后建都北京的热烈讨论,其中如何处置北京的国立各校,成为建设文化中心的一大焦点。在民众心目中,北京作为理想中的首都,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学术中心的独特地位,“中国文化的中心点,当然随着都城跑(在最近过去的中国,文化中心在北京),所以未来的北京,不但是政治中心,还是学术的中心。那么,北京发达的方向,虽不在工商方面,而在政治和学术方面,却是居中重要的地位”⑧。至于如何建设即将收复的文化中心?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对于北京国立九校的处置,其中最为集中的意见就是合并国立九校,建立一个规模庞大的国立大学。有人主张:“说到大学呢!现在国立九校,自然改成规模宏大的国立北京中山大学,那是没有疑问的。”⑨ 这一设想得到他人赞成,“国立九校改作中山大学,简直是天经地义”⑩。孙伏园在此基础上提出全国设立五个中山大学的主张:“国立九校合并,改成大规模的中山大学。许多位同志都有这样主张,绝对没有异议。广州、武昌、南京三个中山大学,……连莫斯科的一个中山大学计算在内,世界上五个中山大学总应该好好办理一下的。”(11) 而常振冈则提出更为宏大的计划,主张新大学地点设在历史上最有关系的颐和园,以“中央大学”为名来统一北京国立九校。一则“符这中心点的意义计”,二则“名义上是很堂皇的”(12)。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大学之名,显然随首都一起,与文化中心直接牵连。 当南方革命者计划合并北京国立大学之际,实际控制北京的奉系军政府也正大刀阔斧地进行合并改革。1927年6月,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大元帅职,组织军政府,以潘复为国务总理,刘哲为教育部长。至7月中旬,潘复、刘哲等议改国立九校即北大、法政大学、工业大学、农业大学、医科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女子大学、艺术专门学校为京师大学校各科(13)。8月初,阁议通过刘哲提出的国立九校改组合并计划,称“国立九校,本为全国最高学府,比年士气浸逾,校风陵替,致有学校之名,而无学校之实,若不迅速整理,曷足以图改善,而杜虚糜,着即合并为一,继称国立京师大学校”(14)。之所以合并北京的国立大学,除了节省教育经费的考虑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打击南方国民党人在北京国立大学的暗中活动,控制北方舆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