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09)10-0044-05 在我国当前700多所本科高等院校中,侨资性大学是其中的一个独特类群。国内普遍认同的侨资性大学主要有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华侨大学、汕头大学、宁波大学、五邑大学、仰恩大学等七所。之所以把这几所学校称之为侨资性大学,主要是这些学校的创办和发展都与“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大学“由侨创建”或“为侨创建”。 一、侨资性大学的创建特点 在我们所称的侨资性大学当中,厦门大学、汕头大学、宁波大学、五邑大学、仰恩大学这五所是“由侨创建”的学校。厦门大学1921年由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捐资创建,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综合性大学。汕头大学1985年由李嘉诚先生捐助建设。至今,李嘉诚基金会已为学校捐资逾31亿港元。宁波大学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建。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共有60多位海外“宁波帮”人士给予宁波大学大量捐助。五邑大学地处中国第一侨乡——广东江门,在美洲、东南亚和港澳地区广大侨胞的直接推动下于1985年正式创建。仰恩大学于1987年由爱国华侨吴庆星先生及其家族设立的仰恩基金会创建。因此,上述五所侨资性大学都是“由侨创建”或以海外华人华侨提供的各类资源作为重要办学资源来创建发展的。 在侨资性大学中,暨南大学、华侨大学这两所学校是国家“为侨创建”的大学。“暨南大学者,政府特为侨居海外之侨民子弟归国求学而设者也。创办于20世纪初叶的暨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之一,也是我国第一所招收海外学生的大学和我国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华侨学校”①。华侨大学是1960年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国家为方便海外华人华侨回国求学而在福建侨乡创办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现都直属国务院侨办领导,都以“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为办学方针,坚持“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是国家面向海外开展华文教育的主要基地。 由上可见,从创建特点来看,侨资性大学是以海外华人华侨提供的各类资源为重要办学资源来创建或是有针对性地为海外华人华侨而创建、侨资资源在大学办学资源中占有突出地位的一类大学。正是因为这些学校的创办都与“侨”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都是“由侨创建”或“为侨创建”,因而使这类学校具备了高等学校的一种类型的共同特征、被大家广泛称为侨资性大学。与其他大学相比较,侨资性大学承担着服务侨乡经济社会发展、凝聚海外华人华侨、弘扬传播中华文化的独特办学责任。在七所侨资性大学中,暨南大学、宁波大学、华侨大学、汕头大学四校自1991年起每年一次轮流召开侨资四校联谊会并已形成传统。 二、侨资性大学的改革优势 与国内其他大学相比较,侨资性大学既有与其他大学相类同的办学特征,也有其自身的办学优势与办学特色。侨资性大学办学体制多元、资源渠道多样、海外联系广泛,有着天然“混血文化”的优势。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侨资性大学积极改革、努力探索,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代大学制度构建、高等教育国际化探索、服务侨乡经济发展、服务国家统一战线工作等多个方面都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这使得侨资性大学在推进国内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独具优势。 1.独特的管理体制 与国内其他类型的高校相比较,侨资性大学的管理体制较为多元且各具特色。就学校外部管理体制而言,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是国内两所受国务院侨办直接领导的高校;厦门大学属教育部直属重点建设高校,并由教育部、福建省和厦门市联合共建;宁波大学和汕头大学属省属重点建设高校,其中宁波大学实行省市共建共管政策;五邑大学属市属主要高校;仰恩大学1988年由福建省政府办学,从1994年7月起由仰恩基金会独立办学。就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而言,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是国内仅有的两家由国家批准认可明确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大学,并同时设立有董事会。董事会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政府办好侨校、帮助校长发展侨校。汕头大学是国内唯一一所长期得到李嘉诚基金会巨额捐资支持的高校,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与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董事会相比,汕头大学的董事会掌握着学校重大决策的权力,官方表述为“对学校的重大决策进行审议和指导”,由此形成了汕头大学独特的管理体制。宁波大学建校初期实行校长负责制,后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五邑大学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仰恩大学在明确为私立大学办学体制后由仰恩基金会负责大学管理,实行基金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由此可见,侨资性大学的管理体制与一般大学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这种多元的大学管理体制在我国高校群体中十分独特。因此,深化侨资性大学独特体制的探索实践,总结其中的经验得失,对加强和完善我国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2.已有的改革探索 侨资性大学紧紧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突出侨校特色、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是国内两所主要面向港澳台和海外华人华侨招生的高校,境外生源占两校总体学生数的较大比例。2008年底,暨南大学在校的华侨、港澳台和外国学生达12561人;华侨大学在校的华侨、港澳台和外国学生也有3600余人。面对如何培养好境内、境外两类学生问题,两校都积极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学籍管理、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方面探索和完善“一校两生,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李嘉诚基金会是汕头大学改革的主要推动力,从2002年起全面启动了以国际化为导向的改革工程,聘请外籍人才担任副校长、院长等职务,办学模式力求与国外接轨。学校不断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被李岚清同志称为“中国高校改革的试验田”。仰恩大学作为全国第一所具有颁发国家本科学历证书和授予学士学位资格的私立大学,办学历经侨资创建、公办侨助和完全私立三个阶段,其办学历程本身就是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试点。厦门大学、宁波大学、五邑大学等侨资性大学也都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与办学优势,充分利用华侨的爱国爱乡之情、创新创业之举来激励和教育学子,形成了侨校特有的校园文化;各侨校也都依托侨资资源、努力推动办学国际化。多年的改革探索,使得侨资性大学的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在国家本科教学质量水平评估中,侨资性大学都获得了优秀等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