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468(2010)01-0114-11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以及国际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国家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方面采取了不少新的措施。虽然各国在许多领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仍呈现出某些共同的特征或趋势。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改革状况、把握世界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基本变化趋势,不仅可以为构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提供国际比较的视野,而且还有助于吸取他国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本文在简要阐述有关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概念的基础上,着重介绍近年来美国、英国与欧洲大陆主要国家以及日本等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方面出现的新动向,并对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提出几点建议。 一、概念界定与分析视角 如果从比较宽泛的意义上讲,自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出现,就存在着某种形式的质量保证活动。然而,今天我们使用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这一概念,即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广泛应用到高等教育领域的,而且直到80年代后期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过去数十年,国内外有关质量保证的争论不断以各种形式出现,至今,有关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一词的含义,似乎尚未有权威的界定。[1][2]不仅如此,即使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界定也不完全相同。例如,英国质量保证机构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指衡量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在多大程度上为他们取得高等教育资格发挥了作用,包括确认是否为学生提供了合适与有效果的教育、为学生提供支援、成绩评价和提供学习机会等。[3]2004年,欧洲学者Dirk Van Damme教授对质量以及质量保证等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他认为,质量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并在不同社会背景下因时间和空间不同而不断发生变化。理解质量至少应从两个维度着手:一是质量高与低的关系维度,另一个是绝对质量与相对质量的关系维度。[4]2009年欧洲大学联合会在一份有关研究欧洲高等教育质量变化的最终报告中指出,从广义上而言,质量保证包括与明确、把握和提高高等教育机构质量有关的所有活动,涵盖了从制定战略到教师发展和课程开发的一切活动。[5]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也逐渐引入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概念,尽管在大学审议会以及中央教育审议会的报告中多次提到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甚至提出构建有关大学质量保证新体系的建议,但在政策或制度层次上,并没有对质量保证一词做出明确的界定或解释。 此外,关于质量保证与质量提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也存在众多解释。例如,美国认为质量保证指确保高等教育的最低质量(threshold quality),而质量提高则指高等院校和课程通过一定过程得到改善。 本文使用的质量保证概念是指高等院校为了确保学习者达到特定的学习目的或为了满足一定组织、机构、群体而制定的标准以及实施的相关活动。这些活动包括高校内部的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估、来自外部机构或专家的审查认定以及进校核查等一系列活动。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问题可以从多种视角、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研究。鉴于各国对质量保证认识的多样性,特别是各国实施的政策以及采取的措施不尽一致,本文主要从质量保证的主体、目的、对象、指标或标准以及实施层面等五个方面入手,对近年来美、英、欧盟主要国家以及日本的变化趋势和特点进行考察。具体来看,质量保证的主体是指谁主要负责实施与质量保证相关的活动。这些主体可能包括政府(又可再划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种私人、宗教或专业学术团体、大学机构本身、独立于政府和大学之外的第三方机构以及包括学生和市场在内的各种利益相关者。质量保障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问责(accountability)、依从(compliance)、控制(control)、改善(improvement)以及国际认可或国际比较(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在英美等国,虽然实施质量保证的最初目的主要在于强调绩效或提高教育质量,但是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和东欧一些国家也积极开展类似的活动,质量保证的目的本身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质量保证对象有多种,可以针对机构,可以侧重于课程(又可再划分为不同层次的课程,如通过学习可获得某种学位或资格证书的系统或项目课程[program]、课堂教学层次的单门科目等),也可以是关注研究、财务等教学之外的有关管理或经营方面的活动。同时,也可以从高等教育的环节来理解质量保障的对象,比如是侧重于高等教育的入口(入学者的选拔或办学基本条件等),或者是强调教育内部过程(如教职员的配置、课程设置与教学等),还是重视出口(如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毕业生就业等)等。衡量质量的标准主要包括四类,即卓越标准(excellence standards)或良好示范(good practice)、基本或最低标准(minimum threshold standards)、目标达成度(fitness for purpose)以及消费者满意度。活动层面主要是指相关活动在什么层面上实施,如在院校层面、地区层面、国家层面、超越国界的区域层面或是国际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