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19(2009)06-0104-09 本文所说的博雅教育,指的是用英文术语“liberal education”(或liberal arts)或其拉丁对应词汇“artes liberales”或希腊语词汇“适合于自由人的知识”(eleutherion epistemon)所表达的一种教育理念。从词源学的角度考虑,这一理念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的“适合于自由人的知识”(eleutherion epistemon)这一概念。自古希腊至19世纪末,博雅教育一直是西方支配性的教育观念,深刻地影响着西方(尤其是英美两国)的教育制度、课程实践与文化理念。 至20世纪,西方社会彻底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博雅教育的概念也从传统走向现代,并逐渐与19世纪出现、20世纪中叶后流行的通识教育合流。经过自由、平等、民主等现代自由主义原则的改造,博雅教育从“绅士的教育”(纽曼的定义,1852)、“对上层阶级的教育”(威廉·休厄尔语,1845)变成“对自由人的教育”(赫钦斯)、“在自由主义之中的教育”(哈佛红皮书,1945)。尽管17-19世纪的英国人和20世纪的美国人同样采用的是“liberal education”这个“词语”,但两者实为两个有所区别的“概念”。 这种区别首先反映在语义上。在17-19世纪的英国,liberal的语义主要是“文雅的”(genteel)、“宽宏的”(generous)、“绅士般的”(gentlemanly)、“博学的”(learned)、“广泛的”(extensive);而在20世纪的英国和美国,liberal的语义主要被理解为“自由的”(free)、“解放的”(liberating)①。考虑到这一区别,本文所指的博雅教育,指的是20世纪之前的“liberal education”概念。 一、博雅教育研究的三种路径 关于20世纪美国通识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文学界已有大量的研究。相形之下,关于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英国这五个阶段的“博雅教育”思想的研究比较薄弱。关于古希腊的博雅教育思想,国内研究集中在亚里士多德身上,忽视了柏拉图、智者派、伊索克拉底等同等重要的思想家。“博雅技艺”(artes liberales)一词源自古罗马,但国内关于这一阶段博雅教育思想的研究几近空白。英国的博雅教育思想可分为乔治王朝时期(1714-1837)和维多利亚王朝时期这两个阶段,国内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后一阶段,尤其是纽曼受到了较多的关注②。乔治王朝时期的博雅教育学说,国内学界尚无人涉足③。 目前西方学界对博雅教育思想史、学术史与文化史的研究主要有三种取向与路径。 第一种路径致力于从哲学的视角,重新阐发或构建博雅教育的理论,对博雅教育进行“去语境化”、“去历史化”的论述,并探讨博雅教育与各种观念之间的关系,其代表人物为英国教育哲学学者保罗·赫斯特和理查·彼德斯④,赫斯特和彼德斯均为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因此他们所阐发的自由教育理论被称为“伦敦学派”的自由教育理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在当时盛行的分析哲学流派的影响之下,赫斯特和彼德斯等人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古典的博雅教育理论进行现代建构,其中影响最大的文章当推赫斯特的1965年所发表的论文《自由教育与知识的性质》⑤。可以不夸张地说,赫斯特和彼德斯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现代英国学者对“Liberal Education”的理解。受其影响的学者包括约翰·怀特、查尔斯·贝利⑥、约翰·威尔逊、罗宾·巴洛⑦、理查德·普林格⑧、艾尔莫·西森⑨、Emery James Hyslop-Margison⑩等。这一学派的学者主要来自教育哲学研究领域,且大多属于英美教育哲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集中在伦敦大学和牛津大学。以“自由”教育为论题的博士论文,也大多都出自这两所学校,而且明显受到赫斯特与彼德斯的影响。例如Hwang,Kyu-ho的博士论文《多元社会中的自由教育》讨论了多元性与自由教育的关系(11),莱文森的博士论文《自主、学校教育与自由教育理念的重构》中的“自主”概念也带有彼德斯的色彩。Jae-Bong Yoo的博士论文《作为社会实践之起始的教育:一种自由教育的备选方案》则试图对赫斯特的理性主义自由教育观进行反思,引导人们关注自由教育当中的实践维度(12)。这一派学者的研究有一个特点,即他们更多地是从“自由”、“解放”而非“博雅”的角度来理解“liberal”一词,其研究带有理论建构的色彩,因此不拘泥于“自由教育”的古典渊源:博雅教育。 第二种路径是采用严格的历史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史的研究方法,还原博雅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真实含义及其教育实践,其代表人物为布鲁斯·金博尔以及谢尔顿·罗思布拉特、杰里·伽夫、安东尼·格拉夫顿(13)等。这一派的学者主要来自教育研究领域和历史研究领域。 第三种路径则从学术史的角度出发研究“博雅技艺”与“博雅教育”,他们主要关心的不是教育问题,而是学术史与古典学方面的问题,比如:七艺的典律是如何形成的,enkuklios paideia的原始含义,柏拉图与奥古斯丁之间的思想渊源,奥古斯丁对异教文化的真实态度,等等。他们一方面致力于学术史的研究,另一方面则致力于对历史上与“博雅技艺”有关的历史文献进行翻译、注疏的工作。这方面的研究非常细致,常常聚焦于人物之间的影响(如瓦罗是否真正影响了马蒂纳斯·卡佩拉和奥古斯丁,七艺图式与柏拉图之间的关系,等等)、人物的生平(如关于马蒂纳斯·卡佩拉生卒年的争论,波爱修斯是否是基督教徒的争论)。其代表人物主要有亨利·马鲁、威廉·斯塔尔(14)、法国学者伊尔塞特劳特·哈多特、迈克尔·马西(15)等。其中教育史权威学者亨利·马鲁的研究影响最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