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468(2010)01-0002-15 一、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假设对个人能力发展的不同解释 1960年代初期,经济学家舒尔茨(Theodore Schultz)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人力资本。他说:“学校教育是最大的人力资本投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人们拥有的经济能力绝大部分并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进入校门的时候就已经具备。这些后天获得的能力可以是任何一种,但非同小可。其能量之大,可在根本上改变储蓄和资本形成的数量。”[1]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把教育的经济功能提到了空前的高度。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元素是:教育通过传授知识技能,使得受教育者获得认知和非认知能力,这些能力能够产生较大的用于社会生产和服务的能力,使接受较高教育程度的人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贡献更大,从而使得他们获得较高的收入。 然而在1970年代,劳动力市场的其他理论对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了质疑,并从其他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主要可分为两类。第一类理论以筛选假设为代表。这类理论认为,人的能力是早年或早期开发的。学校教育只不过使得这些能力合法化,并提供了一种便利的方式把不同能力者从人群中鉴别出来。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每个人劳动生产率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早期能力上的差别,而这些能力不是在学校或者通过培训学习得到的。[2]第二类理论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和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为代表。这类理论认为,每个人劳动生产率的差别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其工作特征决定了其劳动生产率和收入。而工作的获得是学校教育、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以及个人先天特征(包括性别、种族、家庭出身等)的函数。[3][4] 由此可见,劳动力市场理论对个人能力形成的解释是有极大差别的,特别是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假设的解释截然对立。人力资本理论强调带来个人经济产出的生产能力是人们在学校习得的认知和非认知能力,这些能力因被劳动力市场验证了价值而带来经济收益。筛选假设强调个人能力是在家庭及其社会经济背景下获得,不是在学校教育中获得的,而且认为这些能力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得到。来自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具有较高受教育程度、较富有和较高政治地位)的孩子更容易获得这些带来高经济产出的认知和非认知能力。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和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为代表的工作特征理论虽不与人力资本理论截然对立,但是并没有强调学校教育与个人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投入产出关系,而是个人能力和教育平行地影响工作的获得。 人力资本理论模型可以简单地表示如图1,表示每个人的收入差别根本上源于教育带来的能力差别:
图1 人力资本理论对教育功能的解释 筛选假设的理论模型可以简单地表示如图2,用于说明教育既改变不了能力,也改变不了收入,教育的功能只是把高能力者从人群中鉴别出来。
图2 筛选假设对个人能力和收入的解释 工作特征理论模型可以简单地表示如图3。
图3 工作特征理论对教育、能力和收入之间关系的解释 经济学关于教育、能力、劳动生产率和收入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论模型,特别是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假设的争论使得我们不得不提出这样的问题,即高等教育到底是更多地致力于学生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提升还是仅仅是一个把较高能力者从人群中筛选出来的传递社会经济地位的工具?学校教育、个人能力和工作特征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是怎样的,它更能体现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还是更加符合工作特征理论?本研究将通过建立相关理论模型,并运用计量分析技术对高等教育与大学生能力发展和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探讨。 二、心理学理论对教育投入产出过程机理的揭示 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假设都认为教育能提高个人的经济收益,但却对教育的工作机理存在争论,其争论焦点在于更强调教育的生产功能还是信号功能。人力资本理论强调教育的生产功能,而筛选假设突出教育的信号功能。无论支持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还是支持筛选假设的研究,都可谓汗牛充栋,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结论,两个理论范式在一定条件下都成立。在此,本研究不再一一评述。 人力资本理论及其他教育经济学理论把教育看做投入要素,把经济收益看做产出结果,中间过程却成为“黑箱”而没有予以严格揭示。心理学关注个人发展,对人们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化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一些研究是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比如Pascarella等在总结1991年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时,得到的一个重要研究结论是,大学学习经历作为一种长期效应对个人的整体认知发展和思维技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学学习经历为个人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持续的智力发展打下了认知技能的基础。还有研究发现父母受教育程度虽然对孩子的数学、科学和阅读能力有所影响[5],但是没有发现对于孩子的整体认知技能有代际效应。另外,大学教育对于学生认知技能和智力发展存在净效应。[6]净效应是指排除其他因素后仅仅大学教育的影响。这类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学生批判思维和推理能力方面,结果发现,大学期间学生在批判思维和推理能力方面的提升完全得益于其所受的高等教育,而不是其他。Pascarella等在总结了大学教育对大学生认知技能和智力发展之影响的实证研究后,发现学生对于自身的认知技能和智力发展的自我报告和客观的标准化测量所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从而为通过自我报告评价学生能力发展提供了支持。通过自我报告获得学生能力发展的两个代表性研究是Whitmire和Lawrence的研究以及Grayson的研究。[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