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09)06-0016-06 大学已出现近千年,给大学排行只是近二十几年的事。随着各行各业时兴排行,大学也被人们作为排行的对象。由于大学在社会上的影响逐渐增大,人们对大学的关注也逐渐增加,大学排行榜成为民众十分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更是考生关注的对象。同时,著名大学普遍存在着一种“两校互竞现象”,也是一个值得关注却很少人作过探讨的问题。本文在提出“大学排行榜时代”概念的基础上,论述研究型大学中存在的“两校互竞现象”,分析大学排名中的两校互竞,最后讨论对待大学排行榜的态度。 一、大学排行榜时代 自从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美国最佳大学排名”以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出现大学排行榜。1993年开始的英国The Times发布的The Good University Guide,1991年开始的加拿大Maclean's杂志首先追随美国,发布加拿大第一次全国公立大学排名,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与《明星周刊》1998年开始发布的CHE大学排行榜,澳大利亚Hobson's公司1991年开始发布的Good Universities Guides等等,都较为著名。中国目前也有近十种大学排行。特别是200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开始发布“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以后,英国的《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于2004年12月开始发布“世界大学排行榜”,以及陆续产生的区域大学排行,使得大学排行走向国际化。至今,世界各国各类大学排行已有60余个[1],可以说逐渐进入了一个“大学排行榜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加速,各国大学的交流、比较和竞争都日益明显,每一所大学都必须将自己置身于国际舞台,进入国际大学排行榜时代也是大势所趋。 过去,大学之间的竞争是笼统的、模糊的,自进入大学排行榜时代以后,大学之间的比较开始量化,细微到具体名次和数字,各大学之间的竞争也更加突出,进入短兵相接的阶段。社会大众十分感兴趣而且考生高度关注,大学的领导人也不得不关注。它让人爱恨交加,排名靠前的大学窃喜,排名不如意的大学暗恨,但多数大学领导都不好公开表态。 大学排行榜利弊兼具。利的方面,一是能服务考生需求,因为大学排行榜是考生了解大学绩效的重要途径,排行榜的发布可以使学生和家长能够迅速判断各大学的差异和所处位置。二是促进大学寻找差距,刺激大学竞争。美国一些文理学院院长清楚地体认到,对于大学排名,任何的抗议都无法使他们立刻消失,因此转而希望监督排名者。“不论外界对对大学排名的歧见有多大,《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大学排行对美国高等教育品质的提升的确有其一定的贡献。虽然其中隐藏了不少媒体商业利益与大学间彼此竞争的吊诡,但每年排名结果的公布,仍是促使美国各大学需战战兢兢面对其它大学可能竞争或超越的最大一股动力,因为没有一所大学愿意在此激烈的全国性游戏中败下阵来。”[2]三是能满足社会大众的好奇心。当今社会不仅流行歌曲、电影、畅销书、大企业有排行榜,连古代文学家和近代国学大师都被拿来排行,在这种流行浪潮中,大学自然会被拿来排行,因为可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社会需求。 大学排行榜是一把双刃剑,其弊端也很明显:其一是大学之间的竞争加剧后可能导致虚报资料。当大学排名引起社会高度重视时,美国各大学不得不承认其采用指标必会影响其整体排名的总成绩。因此,当他们在给排名机构提供数据时,可能会为了提升学校声誉排名,而给予较有利于学校或甚至不实的信息,以期待在排名上可以与其他学校竞争。这种竞争可能导致弄虚作假。 其二是出现“应榜办学”的现象。过于看重大学排行榜,也会造成许多问题。一些大学领导从大学排行榜中选择需要参照的指标,采取应对措施。榜上有的指标高度重视,例如有的国内排行榜注重经费,于是学校就给各院系分派完成科研经费的具体任务,以至于大家都“以经费论英雄”。类似于“应试教育”的做法,如果紧跟着大学排行榜走,就有可能变成“应榜办学”。榜上没有的指标逐渐不受重视,排行榜会减弱大学办出特色的动力,导致大学朝趋同的方向发展。有的学者认为,大学排行榜已经在扭曲大学的办学行为,影响大学工作的优先安排。[3] 其三是加大了大学和教师的压力。由于在核心刊物上的发文量是许多大学排行榜的重要指标,于是许多大学便集中导向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尤其是在列入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引文索引(E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与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台湾社会科学引文索引(TSSCI)的刊物上发表论文。这些刊物关键都在最后一个字母“I”,即英文Index的头一个字母。现在不少大学的管理部门也是陷入大学排行榜的迷思,已经是唯“I”马首是瞻,以在“I”刊物上发表论文来考核评价大学教师,搞得许多大学教师唯“I”是求,“哀”声遍地,“哀”鸿遍野,“一地鸡毛”。 其四是进一步导致大学重理工轻人文社会科学(详后)。 其五是强化英语霸权的趋势(详后),致使许多非英语国家的大学自我殖民化和被殖民化。 尽管面对排山倒海的批评浪潮,各种大学排行榜仍然年复一年发布。正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美最佳大学”计划主持人Robert Morse对当今大学排名发展下的四点结论:一、排名已是成为一种必要的存在;二、排名现在已是全球的现象;三、排名将会持续以国家或地区为基础的方式进行;四、排名已经在21世纪确定其在高等教育应有位置——作为消费、评量、绩效、同侪评比所使用的一种工具,当然它也会被当作一项作为各校之间教育表现比较与目标订定的公开标杆。[4]因此,我认为,在各行各业竞争都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既然已经进入大学排行榜时代,就不可能退回到过去那种没有排名游戏的宽松办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