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方高校发展的现实困境 据教育部2007年教育统计数据,全国普通高校中有740所本科院校,其中地方部门所属本科院校就有604所。① 可见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历史发展等多方面原因,地方高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远远落后于中央部委直属院校。总体看,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按其生成可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第二类是由于国家的高等教育政策和结构调整,原来归属各部委,而现在被划归于其所在省、市、区的本科院校;第三类是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一些原来地市级中心城市的专科学校通过合并升格后的本科院校。虽然这三类都统称为地方高校,但是由于各高校的发展历史和所处区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前两类地方高校中有相当数量的“211工程”学校。尽管同属地方院校,但“211工程”高校与普通地方高校面对的发展问题有很大差异,这是众所皆知的事实,因此“211工程”高校并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是其序列的两个端点,本文所讨论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则处在这两个端点中间。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学术性人才,高职高专则主要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地方本科院校进则无力与部属名牌高校抗衡——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进行学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退则难以与高职高专竞争——注重实践技能,进行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因此,地方高校的发展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 目前,地方高校发展面临着自身难以解决的两大问题。 其一,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使地方高校的资源占有严重不足。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长期由政府主导,主要采用集权化的管理方式,各高校的自主权力有限。由于地方高校的先天弱势,在这样的发展框架内,它们的资源占有严重不足。以2006年为例,教育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计划”资助创新团队,部属高校54个,地方高校9个;“新世纪优秀人才”部属高校805人,地方高校132人;共批准建设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部属高校256个,地方高校157个;已批复建设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部属高校85个,地方高校41个;教育部重大项目、培育基金项目,部属高校42个,地方高校17个。② 另外,从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的“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解释中也可以看出:部属等“985”、“211”高校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绝大部分,特别在“科学创新基地”、“基础科研项目”、“重大科研成果(奖励)”、“国家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建设点”、“博士(后)站点”、“杰出教师”、“杰出校友”,以及“国家声誉”等方面,它们更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地方高校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永远处于二流或三流的地位。由此导致高校发展陷入一种“马太效应”的循环,非常不利于地方高校的发展。 其二,长期封闭的自我发展传统使地方高校有效参与社会服务的能力较弱。高校广义的社会服务是指为社会所进行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服务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大,这就要求高校为其提供更为开放和全面的服务,但是地方高校封闭的自我发展传统严重束缚了其社会服务能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主要采取封闭的办学机制与运行模式,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在改进和调整,但是目前这种现象仍然明显。其最大的弊病就在于它的自我封闭性、单一性、僵硬性与狭窄性。地方高校这方面的特征更为明显,缺乏发展的应有活力和自由度,导致学校有效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较弱。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机制尚未形成。由于没有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互动发展理念,致使地方高校服务地方还处于被动状态,处于个别、零星、分散的状态,大多停留在人才培养这一初级层面上,不能使地方高校很好的承担起社会服务责任;其次,高校传统的“单体”式的科研传统,制约着高校服务地方潜力的充分发挥。“单体”模式最大的弊端是力量过于分散,没有能力承担国家或地方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也没有能力解决经济社会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就无法创造出一流的重大科研成果;再次,“单体”模式的弊端还在于其科研活动往往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无能力进入企业和市场,科研活动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导致其科研成果很难得到转化;最后,由于各个“单体”相对独立,不同“单体”相互之间的交叉、融合较少,制约着高校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科研活动的开展,也影响了高校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可见,当下地方高校的发展严重束缚于高教发展体制本身和自我封闭的传统。在这种形势下,地方高校该如何把握自身的办学方向,实现科学地可持续发展,是其在未来发展和竞争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试图通过综合集成战略理论对这个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 二、综合集成的内涵和机理 综合集成既是一种方法论,也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这个理论不仅有着深刻的内涵,还有务实的操作机理,它已在解决自然科学问题中发挥了很好的功效。同样,它也适用于社会科学领域问题的解决。因此,我们可以在地方高校的发展中借鉴其理论精华。 1.综合集成的内涵 钱学森先生于20世纪后期在系统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集成”的思想体系。此后,它不仅成为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而且也为实践中社会巨系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学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