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3.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09)11-0046-07 21年前,“大学审议会”① 提交了题为《关于研究生院制度弹性化》的咨询报告,拉开了日本研究生教育新一轮系列改革的帷幕。这场声势浩大的改革内容非常丰富,如迅速扩大了研究生教育的规模,逐步实现了研究生教育机构的多样化,实现了研究生院的重点化,促进了研究生教育的弹性化,建立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等等。我国学界一直密切关注这一改革的动向,并形成了不少有价值的概括与分析。② 如此大规模的改革,其遵从的基本逻辑必然不是单一的,如扩大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实现研究生教育弹性化,部分起因于对建设终身学习社会要求的回应,以利于进一步保障成人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机会。如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部分理由来自于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专门职业人才的需要。如促进研究生院重点化,主要是为了实现对研究生院的重点投入,提升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水平,等等。因此,要深入了解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战略意图及相关策略,仍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对改革的不同侧面进行更为细致的梳理与分析。 本文所关注的焦点是,“创新人才培养”这一重要的时代主题与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是如何关联的?进入21世纪前后,日本官方文件中开始较多地出现有关“创新人才”的词汇,而新近出台的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政策也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这说明,“创新人才培养”正在成为今后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向之一。那么,日本政府对“创新人才”有何理解?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日本对研究生教育的现状有何判断?在这种判断下,日本还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改革要求? 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为对上述问题做出简明的回答,本文所采取的方法是对日本21世纪以后公布的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密切相关的政策文本(主要是最后成为日本政府观点的官方咨询机构的报告)加以分析。本文注意到“创新人才培养”是科技界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此文本的选择上,不仅限于教育政策,而且尤为注重科技界的人才政策。但文本分析的侧重点不在于改革实际上是如何运作的,而在于这些文本所揭示的基本思路。 一、日本政府对“创新人才”的基本认识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教育改革的文件中很少提到“创新人才”,但一直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如1985年,直属总理大臣的临时教育审议会(以下称“临教审”)指出:“面向21世纪,能够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就是指创造性独立思考、有主见和进行各种活动的能力。”“在未来的社会中,教育不仅仅是单纯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还必须重视自如地运用各种知识及技能,培养独立思想、创新、活用的能力”。[1]“临教审”在第二个咨询报告中提出的教育目标的第一条就是培养“宽广的胸怀、健康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2]这种理念在21世纪以后的各种文件中也一直被继承下来。中央教育审议会2005年的咨询报告《创造新时代的义务教育》中提到“培养扎实的学力即基础知识技能与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丰富的心灵与健康的体魄,并使这几方面均衡发展”。[3]这些表述所强调的是,创造力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重要能力,在新的时代要求下,教育必须提升所有人的创造力,理想的教育应该能够激发每个人身上蕴含的创造力。 但到了20世纪末,日本的官方文件中开始较频繁地出现了与“创新人才”有关的概念。③ 中央教育审议会1997年提出的题为《展望二十一世纪的我国教育》报告中指出,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个性化的独创性人才”是不可或缺的。2000年的教育改革国民会议④ 报告提出要使教育体系能够“培养各领域富于创造性的领袖”。[4]2001年重新组建的中央教育审议会(以下称“中教审”)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接受文部科学大臣的咨询,对以推进教育振兴及终身学习为核心的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创造性人才的重要事项和振兴体育的重要事项进行调查审议,并向文部科学大臣陈述意见”。中央审议会下设7个分会(称“分科会”、“部会”和“特别部会”等),其中“教育制度分科会”的第一项工作是审议“关于旨在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改革的重要事项”,[5]这里两处明确提到创新人才。中教审2003年的咨询报告《关于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教育基本法与教育振兴基本计划》提出,要“培养领导知识世纪的富于创造性的人”;[6]2005年的咨询报告《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愿景》指出,“在各个领域培养和确保富于先见性、创造性、独创性的卓越的领导人才”。[7]除教育界以外,科技界对创新人才的重视更为明显。《科学技术基本法》(1995)制定以后,日本自1996年开始连续制定了三个科技发展五年规划(称《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从而形成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国家战略,人才战略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得到了特别的强调。综合科学技术会议⑤ 2004年的报告《关于科学技术相关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指出,从学术角度上看,需要“自己发现新的课题并积极开拓新的学术领域的人才,以及在国际科研活动中发挥领导力的人才”;从产业的角度看,需要“在研究开发方面能够引领世界的人才,能将研究开发与生产经营进行战略统合的人才”。[8]由此可见,这里所说的“创造性人才”、“独创性人才”、“富于创造性的卓越的领导人才”、“富于创造性的领袖”、“引领世界的人才”等,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所说的人人身上具有的“创造力”具有了不同的指向,这些可以用中文统称为“创新人才”的概念不包括普通劳动者,甚至也不是指一般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管理者,而是指在各领域和国内外具有卓越创造力和领导力的精英。 但遗憾的是,这些政策文本虽然都强调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但对“创新人才”的内涵都缺乏系统的阐释,对于这种人才所具备的能力特点的阐发也几乎无处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