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与国家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工程人才的环境不相适应的是,越来越多的工程专业毕业生,无论毕业于重点工科院校还是普通工科院校,都很难找到与自己的专业和学历相符的工作。一项对在华跨国公司和国内科技公司的调研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些公司只能从国内10~15所大学雇佣到合适的工科毕业生,而其它大学的工程教育则未能保证其毕业生的质量。工科毕业生的问题主要有: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专业面狭窄、动手能力差、综合素质低下、所学知识陈旧等。有研究表明,尽管中国社会对工程人才有很大的需求,但大量工程专业毕业生仍然面临着失业,这也暴露出我国工科毕业生竞争力不足①。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我国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即高校对所培养的工程人才能否按照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准确、客观地定位。显然,目前的定位并不准确。相关高校的培养定位不仅脱离了社会对工程人才需求的实际,而且对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具有的条件、优势和劣势缺乏清楚的认识,对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工程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层次规格、培养方式、能力素质、知识结构等方面缺乏准确的定位。这就使得工程专业设置滞后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趋势,人才培养的层次不清楚、特色不鲜明、竞争力不足,因此,毕业生很难满足社会的需要。与此同时,在工程人才培养定位方面普遍存在趋同的现象,即不管自身的类型和层次,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培养定位基本雷同,如毕业生的服务面向,都瞄准国家大型企业或跨国大公司,而把面向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小企业视为“不光彩”之举,由此导致高校培养的工程人才专业结构失衡、热门专业“扎堆”、层次类型过于集中、高层次人才降格求职。 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失准突出表现为工科院校自身在学校类型和办学层次上片面追求“高、大、全”。一是办学层次求“高”,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相互攀比、竞相升格:中职升高职,大专升本科,有了本科要有硕士点,有了硕士点又要有博士点、还要建研究生院,学院都要改为大学,普通大学要成为重点大学,已经是重点学校的要成为研究型大学、国内一流大学,再向国际一流大学迈进,等等。二是办学规模求“大”,相当一部分学校不顾自身办学条件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举债征地、大兴土木,盲目扩充办学规模,严重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学科专业求“全”,大量工科院校无视自身资源的不足,追求学科专业齐全,盲目争办新学科,上新专业,希望将工科院校转型为综合性大学。这种追求“高、大、全”的现象不仅使这些院校办学目标趋同、工程特色淡化、办学层次不明,更使得这些院校失去了原有办学层次上长期积累形成的优势和特色,导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入”更高办学层次的高校类型却沦为新的“弱势群体”的可悲结局,因此,在“力不从心”的情况下培养出的工程人才自然就缺乏市场竞争力了。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研究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为主线,在对工科院校进行分类分析以及界定工程人才培养类型和层次的基础上,研究工程人才培养定位的原则及有效定位的实施。 二、工科院校的分类和人才培养 所谓工科院校分类,就是在整个高等工程教育系统中根据办学条件、教育资源、办学层次、学科结构、服务面向等要素对工科院校进行类别的划分。工科院校分类的目的是使学校定位准确,在同类型、同层次的工科院校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它们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办出各自不同的特色,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从高等工程教育系统层面来说,分类使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做到分工明确,“安分守己”,避免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盲目攀比和竞相升格,使整个工程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学科布局、层次类别更加合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工程教育资源的效益。 我国学者对高等学校类型的划分标准各异、体系多样。从加强分类指导的角度考虑,目前通行的做法是根据不同的办学层次将高等学校划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本科教学型、专科教学型四类②③④。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科院校的分类可以在上述描述性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首先,“教学研究型”工科院校在我国工科院校中所占比重较大,且其中“研究型”的分量在不同学校间有着较大差异,从引导工科院校办出特色和避免趋同的角度,对“教学研究型”工科院校有进一步细分的必要。其次,此类院校培养的人才类型和层次介于“研究型”院校和“本科教学型”院校之间,不仅数量多而且层次类型多样,为了更好地引导工科院校明确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出富有特色和竞争力的工程人才,适应社会对工程人才类型和层次的多样化需求,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对此类院校也应进一步细分。为了避繁就简,笔者认为,可将“教学研究型”进一步细分为“研究教学型”和“教学研究型”两类,以区别工程研究和技术开发在两者中的分量。 这样,从总体上看,我国工科院校的办学类型就可以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本科教学型、专科教学型等五种类型。 必须强调的是,以上分类并非用于显示工科院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和办学质量的优劣。每一类学校都能办成“一流”,都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工程人才。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家和社会多样性的需要,对工科院校进行分类特别要强调类型的多样性,不同类型的工科院校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高素质工程人才。 研究型工科院校有很强的研究生教育,多数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置了博士后流动站,人才培养层次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以研究生培养为主,按国际一流大学惯例,在校研究生人数多于本科生人数。研究型工科院校具有从事大型工程技术项目研究与开发的手段和实验条件,承担着国家大量重大及前沿性的工程技术研究课题,博士、博士后是高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博士教育和博士后流动站是为国家核心技术体系培养第一流的创新型工程技术研发人才的主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