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通讯社电视传播在我们国内新闻界还鲜为人知、还被怀疑其合理性的时候,国外大小通讯社的电视传播已无可争议地在纷繁的传播空间确立了自己的位置,并由此校正着通讯社本身的时代方位。 《现代汉语辞典》称:能够确定一个点在空间的位置的一个或一组数,叫做这个点的坐标。 那么通讯社电视传播的参照系数何在?空间位置何以表现?在纵向的历史坐标轴和横向的当代坐标轴上,最合理的坐标点在哪里? 历史坐标:纵向的探索 如果将历史的发展比作一纵向坐标轴,我们可以看到通讯社与现代传播业同生共荣,它不断采用先进的通讯技术,不断进入新的传播领域。90年代兴旺起来的通讯社电视报道正是通讯社业务发展的自然延续。 19世纪上半叶,当以大众报业为代表的近代传播业形成的时候,通讯社应运而生。1835年世界上第一家通讯社——哈瓦斯通讯社(法新社的前身)最初的业务是翻译欧洲各国报刊上的文章,由信使送给私人用户,随后业务扩展到为报纸服务,5年后采用信鸽进行联络,10 年后使用有线电报传送信息。1850年问世的路透社最初的快讯是向银行、交易所和商人们兜售金融信息,通讯手段是信鸽与最初的海底电缆并用, 7年后开始为报界提供综合新闻。 有线电报促进了现代意义上的通讯社业务。随着海底电缆向世界各地的延伸,通讯社办事机构遍地开花,通讯网络越来越大,很快成为各国报业密不可分的合作伙伴。 本世纪初无线电通讯问世,20年代欧美各国出现了广播电台,30年代出现了电视台,通讯社随之扩展服务领域,为电台与电视台提供口播新闻。 1967年,美国合众国际社联合英国独立电视新闻社,组成合众国际电视新闻社UPIYN(即今日的世界电视新闻社WTN),向各国100 多家电视机构提供电视新闻片,80年代以后,其报道也成为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新闻的主要来源之一。合众社有线电视通讯系统还为美国3000多家有线电视台提供电视新闻。 50年代各国通讯社相继进入电传发稿时代。70年代,通讯社进入电脑时代,纷纷建成计算机处理系统。1976年路透社建立了能将世界各地信息立时显示在电视屏幕上的信息收集系统。 80年代通讯社进入卫星通讯时代。现在路透社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通讯网络——330多条国际专线连接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法新社的卫星数据通讯网用6颗定位卫星,在全球有1600个卫星地面接收站; 埃菲社16条卫星通讯线路连接着50多个机构;新华社租用两颗通讯卫星,有250个卫星接收站、50多条国际线路。 90年代,各国通讯社像约好了一样,纷纷开发图像报道,进入电视传播时代: 1992年路透社买下了维斯电视新闻社的全部产权,建立了自己的电视新闻部(Reuters TV),每天通过卫星向世界各国传播电视新闻; 1994年底,美联社成立了电视部(APTV),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都配备了电视摄制设备,每日通过卫星传送全球性的电视新闻报道; 俄通社——塔斯社的前身。塔斯社从1990年起开发电视报道,现在它的电视新闻部每周为俄罗斯电视台提供经济专题报道, 并进入了“CNN欧洲新闻”节目。 从手抄复写到石印、到电传排字、到计算机数据处理,从信使递送到飞鸽传书、到电报、到卫星通讯,100多年来, 通讯社总是不惜代价更新设备,采用最新的传播手段,每一次新手段的采用都使通讯社业务发展产生一次飞跃。 从出售金融信息到为报纸供稿,到为广播提供口播新闻,到为电视台提供图像报道,通讯社不断进入新领域,开拓新市场。新的服务又要求采用更新的传播手段,二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为报业服务,使通讯社建立了遍布全球的信息网;为电台供稿,通讯社更注重新闻时效,并发展了口语新闻写作;为电视台提供图像报道后,通讯社更注重于通讯手段的综合运用。 历史没有停留,通讯社也不会止步。经历了报业时代、广播时代的近代传播业不会滞留在电视时代,它将进入更新的传播时代,通讯社也将随之跨入新的世纪。那么,当代各种传媒历经历史演变,又有了哪些此消彼长的变化,将对通讯社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呢? 当代坐标:横向的比较 目前通讯社为之服务的传播业正发生着诸多变化。 报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大众传播领域里雄居首位,是通讯社最主要的服务对象。20年代广播电台的出现使报业受到第一次冲击,二战后电视的迅速发展使报业受到第二次冲击,加上报业自身兼并与垄断,各国报纸种数下降、销量下降。 90年代,全球报业受到第三次冲击——新闻纸持续涨价。1994年初每吨400多美元的纸价,到1996年可能突破每吨900美元。各国报业不堪“纸”负,一再减版、缩减印量、裁员,报价仍高居不下,发行量和广告收入不断下降。 中国报业大的发展始于80年代, 各地政府机构纷纷办报, 报纸从70年代末的180多家上升到90年代初的2000多家。 同时还出现了扩版热潮。但是好景不长,这股热潮很快就因新闻纸涨价而降温,也受到同样于80年代飞速发展起来的中国电视业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