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与口头文化之间的工艺知识 ——夹江造纸中的知识关系探讨 (德)Jacob Eyferth(芝加哥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7.34~41 近年来,西方学者越来越关注精英学者的书写与手工工匠默会世界之间的交汇。中国也需要进行类似的研究。在中国,技术的研究仍然更多地是在文本的层面,很少关注这些文本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和影响了具体的实践。清朝和民国时期,中国生产的大部分物品来源于依靠经验和感知性知识的小作坊或农场。技艺传承为父母直接传给子女或师徒相授,并且授业过程无需借助语言,也更少使用文字。 文献记载,四川夹江的造纸业的起始年代是清朝早期。历史上,夹江主要出产中等质量的书写纸和印刷纸,现在大多数作坊都是生产绘画和书法用纸。造纸业的知识包含在槽户的双手和头脑里,内嵌于当地的习俗和社会结构里,贮存在造纸工具上、作坊里,以及夹江的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中。技艺大多数是依赖感官。除了触觉和视觉外,工匠们还靠味觉和听觉。而且,单个作坊并非造纸技艺的“所有者”,所有技艺都是在作坊间广泛共享的。但是,造纸的基本技术很容易学会,但是农耕出生的人发现自己很难做到一个优秀造纸匠必备的机械般的精准,因此他们中也从没有人完全精通这门技艺。知识内嵌于特殊自然、社会和象征环境的方式使得其很难并且也没有必要转化为书写,从当地人的角度看,知识的再生产并不依靠书写文字。长距离的知识传播也是如此,任何物的流动更为重要。可能更多是受到可视性和控制性先入为主的驱使,而非对于实践的关注,原有默会知识的系统文本化一直到20世纪时才出现。 无厘头文化探论 尹康庄(广东商学院)/《暨南学报》,2010.1.20~26 无厘头文化源于港产无厘头影视,创造主体是大陆年轻一代。无厘头文化具有一些属性特征:从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区分说,它当属精神文化一类,但从生成和存在状态上说,它还处于显在的言说表达层面,还未能积淀为一种人的无意识心理结构;从官方和民间的角度说,它属于后者,因此也是一种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的支脉性文化;从所属社会人群说,它主要属于年轻一代的文化;从其蕴涵上说,它又有着社会审美文化的属性,兼融、并存多种美学品质,诸如雅与俗、传统性与反传统性、现实性与超现实性、直观性与隐喻性以及建构性与解构性等等。不少人还持有无厘头文化是“草根阶级”文化的观点。无厘头文化的创造主体,实际上又是在校的和毕业后走向社会不久的大学生为主。 无厘头文化之前,大陆似乎还没有一种影响如此广泛的民间文化,隐私,无厘头文化的意义,更在于它宣示了官方意识形态指导下的单一文化格局开始被多元文化共存、发展的新格局所取代;也因此,越发有必要指明其局限及面临的困境。其局限和困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少力作或代表性著述;而是“恶搞”倾向。很清楚,症结在无厘头文化的创造主体身上。作为年轻一代,少受传统羁绊、思想活跃、对是无反应敏感是他们的长处,但学识修养有限、加之浮躁这一现代病的侵袭,他们的短处也同样昭然。无厘头文化要存在,要拓出新的空间,对创造主体来说,该做什么,已无需赘言。 谈谈我国四大茶道的特点 黄玉梅(江西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农业考古》,2010.2.52~54 我国茶道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不同的茶道代表不同的生活情趣和思想境界,一、贵族茶道。贵族茶道由贡茶演化而来,不仅讲究茶叶,还讲究茶水。二、雅士茶道。雅士茶道的茶人主要是古代的知识分子,以“入仕”的士为主体,还包括未曾发迹的士,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名门闺秀,青楼歌伎、艺坛伶人等。“雅”体现在品茗之趣、茶助诗兴、以茶会友和雅花茶事。三、禅宗茶道。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学的发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了不世之功。四、世俗茶道。茶道进入社区,趋向大众化、贫民化,构成社区文化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