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2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6522(2010)03-0108-12 毫无疑问,世界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博会)作为一个规模巨大的国际性盛会,对举办城市乃至整个举办国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就世博会对城市文化发展的影响而言,一般学者可能关注的是世博会给城市留下的地标性建筑,诸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原子塔、美国西雅图的太空针塔、日本大阪的太阳之塔等,而对于博物馆学者则不然,他们更关注世博会对举办城市博物馆事业的推进。在此,我们以历史上世博会的筹办、世博会后展馆的利用、世博会展品为博物馆收藏以及博物馆专家参与世博会筹建等内容为研究视角,透过世博会推动博物馆发展的表象,考察世博会与博物馆发展之间的互动,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一、世博会对博物馆发展的推动 纵观历史上世博会对博物馆发展的推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促进博物馆的建设,增加博物馆的数量和种类;二是世博会的展示理念与技术被移植到博物馆中,使博物馆的陈列展示技术不断得到提高。关于第二个方面,我已有专论发表,[1]此不赘言。这里着重阐述第二个方面,即世博会如何通过增加博物馆的数量而推动博物馆发展。 (一)筹办世博会期间的博物馆建设 世博会是规模最大的商业展示盛会,为接纳来自世界各地数量巨大的参观人流,举办城市必须具备在连续数月内接待数以千百万计参观者的条件。为此,在世博会筹备阶段,主办方除了要在世博园区建造展馆之外,还要改善举办城市的基础设施,改进交通、住宿、餐饮、旅游等条件,提升接待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参观浏览环境。世博会既是一项重大的商业经济活动,又是一个国际性的文化交流大舞台,利用举办世博会传播民族文化,扩大国际影响力,这是主办方显示本国文化实力的极好机会。因此,以展示本民族艺术文化为主体的艺术宫也往往成为世博会展览中的重要项目。纵观世博会历史,世博会筹办期间建设艺术类博物馆受到许多举办城市的高度重视。这里参考哈维尔·蒙克鲁斯对世博会历史的分期,① 就不同历史时期世博会在筹办期间建设博物馆的情况,作一简要的分析比较。 在第一阶段“历史意义上的世博会”时期(1851—1930年),在筹办世博会期间建设博物馆的现象比较多见,第一阶段的20届世博会中,约有半数以上都在世博会期间建设了博物馆。譬如,1876年美国为纪念建国百年而在费城举办的“世纪的进步”世博会,世博会期间建设了艺术宫,世博会后留下成为费城美术馆。1893年的美国芝加哥世博会在杰克逊公园开幕,会后场址由公园理事会管理,公众可以免费参观。不料后来发生了两次火灾,场址内一些主要建筑先后在大火中被烧毁。到1896年春,场址所剩下的展会设施都被拆除或搬迁,只有艺术宫例外,它被零售商菲尔德(Marshall Field)以高于15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转并到菲尔德哥伦比亚博物馆(Field Columbian Museum)名下,最终成为该世博会唯一留存在原址的建筑(现在是芝加哥科学与工业博物馆之一部分)。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建设的圣路易斯艺术宫是该届世博会上耀眼的展馆之一,世博会后经过圣路易斯市民投票通过,该艺术宫留给圣路易斯城,转变为圣路易斯美术馆,连同世博会上展出过的雕塑和绘画作品,都成为该馆的永久性藏品。[2]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在旧金山举行,在博览会后的十个月内,为了拓宽旧金山的城市空间,几乎所有的博览会建筑都被拆除了,只有旧金山艺术宫被保存下来,成为该届国际博览会的历史见证。1900年法国巴黎世博会诞生了以相互毗连的大王宫和小王宫为主体的博物馆群。小王宫现在主要收藏和展示19世纪法国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大王宫的一部分建筑现在则被巴黎“发现宫”永久使用。 除美国和法国之外,西班牙也在举办世博会期间建设了博物馆。19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建设了美学艺术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和医学馆,会后这三座馆被永久保留。1888年和1930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两次世博会,也都新建了博物馆。 在第二阶段“现代化时期的世博会”时期(1931—1988年),由于受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主办方对举办世博会的经济利益更加重视,并逐渐考虑到世博会对主办城市产生的持续效应。与第一阶段相比,这一时期筹办世博会同时建设博物馆现象有所减少,但是世博会后将展馆转变为博物馆的现象却明显增加。如1937年专为迎接巴黎国际博览会而兴建的著名建筑——夏洛特宫,现在已是包括法国建筑艺术博物馆、海洋博物馆、电影博物馆和人类博物馆、文化遗产博物馆等在内的博物馆群的核心建筑。1939—1940年的美国纽约世博会,会后将展馆中的科技馆作为博物馆的一种类型而保留,并一直对公众开放,而当年的另一展馆——昆斯艺术博物馆现在也依然存在。在筹办世博会同时建设的博物馆有巴黎的现代艺术博物馆,该馆是1937年巴黎市政府为举办国际博览会而建的永久性展馆。另外,1967年加拿大蒙特利世博会建设的艺术博物馆、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建设的世博美术馆(现为国际美术馆)和日本民间艺术博物馆,也都在世博会后被保留下来。 在第三阶段的“全球化与后现代时期的世博会”时期(1989—2010年),由于此阶段世博会的人文色彩日益浓重,主题性世博会已占居主导,加之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世博会规划产生的影响,因此,筹办世博会期间建设的博物馆不再是作为单纯的展览项目,而与世博会主题以及城市文化的未来发展紧密相连。如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的主题是“海洋,未来的遗产”,主办城市建造了一座巨型海洋馆。按照先前的建设规划,海洋馆在世博会后留下。目前该馆已成为欧洲最大的水族馆(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关于博物馆的定义,海洋馆属于博物馆之一种类型)。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美好的城市生活离不开博物馆,在迎接世博会的日子里,上海也把博物馆建设列为重要项目之一。正在筹建的各类博物馆以反映上海城市的历史文化内容为主,诸如位于江湾地区的上海文学馆、位于徐家汇地区的土山湾遗址博物馆、位于苏州河沿岸的上海近代民族工业专题博物馆等,另外还有与本届世博会内容直接有关的世博会历史博物馆和城市足迹馆等。上海的各类博物馆数量已达到一百多座,2010年世博会开幕之际,又有一批新博物馆将诞生。乘举办世博会东风展开博物馆的建设热潮,不仅为上海增添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博物馆,而且也将使上海的博物馆数量与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国际大都市的博物馆数量差距大为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