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作为一个关键词,全面参与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建构。革命话语曾经长期统治现代中国,并且已然渗透到百姓的日常生活;而革命过程本身不断展示的某些特征,可以通过追溯“革命”的词源及传统的革命话语予以展现。 一、作为语词的“革命” 从词源上考察“革”与“命”,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革”的含意是“三十年为一世而道更”,即指某种周期性更替。[1]后从中引申出兽皮去毛即皮革,或代表人为地改变某物,并用于占卜。“命”字从形象上讲,是用“口”在下令,意味着某种被给予的秩序,又从命令引出天命、性命等。“革”与“命”联用,指天体的周期性运动或事物周而复始变更。“革命”作为一个语词,早见于《易》:“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2]所谓“革命”指以武力推翻前朝,实现改朝换代。像四时运行一样合法而且必然,汤武革命这种暴力的政治行为方式和王朝循环的革命方式是得到天命首肯和民众拥戴的。 在西方,“revolution”的早期用法意指时间或空间上的循环运动,revolution之所以有政治意涵,有论者猜想或许是因为它和revolt的相似,其实它们的拉丁词源却相隔甚远。Revolution还被广泛应用于非政治语境中,指称“根本性的改变”(fundamental development)、“根本性的新进展”(fundamentally new development)。[3]1688年的英国“光荣革命”和1789年的法国革命,使revolution在政治领域产生新的含义,衍生出和平渐进和激烈颠覆两种政治革命模式。亚兰特(Hannh Arendt)在《论革命》(On Revolution)[4]一书中认为,自18世纪末以来,revolution的含义随着政治和哲学潮流而不断演变,脱离了过去“周而复始”的含义,衍生出一种奇特的、惟新是求的情结。 最早用“革命”译revolution是在日本。早在8世纪,《孟子》中有关汤武革命的论述就传入日本。[5]9世纪初,曾经留学唐都长安的日僧空海(774-835)编纂的汉诗文评论集《文镜秘府论》中多次出现“革”与“革命”。[6]此时日语中的“革命”还停留在指称“汤武革命”的层面上。 随着中国文化、典籍、社会习俗、政权组织形式等在日本文化与社会背景中的展开,“革命”这一概念在被接受的同时也被改造。近代之前日本人大多对革命持批判态度,斥汤、武为杀主大罪人。[7] 中日间政治体制的不同,是造成革命意义相异的关键。日本“万世一系”的天皇观与中国易姓革命思想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8]日本历史上虽有几次摄政作乱、争夺政权的情况,但其意并不在改朝换代,因为每次掌握政权后,将军或大名都没有产生废掉天皇取而代之的做法。大重隈信指出,“革命与改革语本异而日本人恒混同之,逢政治之变革,每称为革命,是亦为一种奇习。”[9]明治时代“革命”包含的尊王改革之意深入人心,“明治维新”和“明治革命”为同义语。 出身子开明家庭、具有进步思想的日本友人宫崎寅藏(别名白浪滔天,1871-1922),1898年将孙中山用英文所写的《伦敦被难记》译为日文,取名《清国革命领袖孙逸仙幽囚录》,在《九州日报》发表。[10]1906年,宫崎寅藏在《革命评论》上发表《中国革命与列国》一文,谴责帝国主义的吞并野心和军备扩张。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批赴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将西洋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传入中国。日本人利用汉字所翻译和新构造的西洋名词,不断输入中国,扩大和丰富了汉语的词汇。日语中的汉语词汇包含这样几种类型:有对外来语进行音译的,如俱乐部(club,ヶラブ)、浪漫(romantic,ロマン)等;有以汉字为素材,表达西方语词意义的,如立场、场合、手续、取缔、引渡等;还有借用中国固有词汇,但赋予其新的意义的,如经济、宪法、共和等,“革命”即属此类。 由于日语词汇多用汉字构成,因而明治维新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时,引用大量用汉字构成的日语词汇,成为一种策略的表达。一方面要学习西方,而日本已然走在中国的前面,取其既得成果可以事半功倍;另一方面,所采用的词汇中颇多中国固有的,只是意义有所变迁,移入汉语不仅不觉突兀,反增新奇感。[11] 戊戌政变后,中国传统的革命观念因排满民族主义兴起并进入整体重构之际,留日学生把日语中的革命观念带回中国,开启了中日革命观互动的新时代。1903年邹容因反对留学生监督而被遣送回国,完成在日本留学时即着手写的《革命军》。[12]《革命军》用通俗语言无情揭露清政府的反动腐朽,一时广泛流传,成为清末最畅销的革命宣传书籍,对后来的辛亥革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陈天华写过《猛回头》、《警世钟》等宣传革命的通俗作品,在日本刊行后在国内流传广泛,唤起各地群众反清革命的热情。 二、“革命”回传中国:由政治到文学 据陈建华考察,1890年王韬(1828-1897)在创作《重订法国史略》时,因受日人冈本监辅(1839-1905)《万国史记》影响,首次用了“法国革命”一词,开创了用汉字“革命”指涉revolution的先河。[13]金观涛建立数据库分析,指出最早在中文文献中用“革命”指涉非中国事件的,是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对明治维新中事件的描述。[14]但该用法没有在中国广泛流传,习惯上一般都将日本的改革称为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