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国集团近年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中表现突出,其地位和作用明显提高,已从全球治理的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20国集团在各种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由西方主导的传统国际机制运转“失灵”,而那些包括了发展中新兴大国、成员之间地位更为平等、规模适中、效率更高的新兴国际对话协调机制展现出勃勃生机的背景下实现了自身角色定位的嬗变,组织运行机制不断完善,议题逐渐调整扩大,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走向令世人关注。 20国集团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嬗变 20国集团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二战后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基石的世界经济秩序确立了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全球经济治理的地位,发展中国家很难以平等地位与发达国家共同参与。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国际社会认识到,国际金融问题的解决除西方发达国家外,还需要新兴经济体的参与。为将发展中国家纳入由其主导的金融秩序,避免今后类似东亚金融风暴的危机再度发生,殃及自身,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召开的七国集团财长会议酝酿“共同努力建立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中的有影响国家间的非正式对话机制”。同年9月,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在华盛顿发表声明,建议“扩大有影响国家间在重大经济和金融政策问题上的对话,加强合作,以实现有益于全球的世界经济稳定、持续增长”,邀请“世界各地区有影响国家的同事”12月在柏林举行会议,商讨建立一种代表性更广泛的对话协调机制。①12月16日,应邀参加会议的20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柏林举行会议,20国集团正式成立。 20国集团成立后,由于世界经济金融秩序比较稳定,在全球经济治理中一直处于边缘位置,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并不为世人所关注。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发达国家取代发展中国家成为金融危机的策源地和重灾区,自身实力受到重创,难以自救,需要借重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大国的力量摆脱危机,20国集团的重要作用凸显,开始从后台走到前台,从边缘走向中心,无论是其组织运行机制,还是其议题选择、地位作用,都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 首先,组织运行机制实现重大突破,在长期的单一的部长级会议形式之上增加了首脑峰会,权威性空前增强。20国集团成立以来一直以非正式的部长级会议形式运行,不设常设秘书处,主席采取轮换制,其成员国财长和央行行长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和一至两次副手级会议。每年的部长级例会一般与七国集团财长会议相衔接,通常在年末举行。会议由主席国及一些国际机构(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外部专家提供相应秘书服务和支持,并可根据需要成立工作小组,就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评审和提出对策建议。由于参加部长级例会的官员级别、权力有限,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该集团的权威性和影响力。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诸多弊端,法国主动提议召开20国集团金融峰会,并得到了美国的认可和其他国家的响应。20国集团峰会在危机中应运而生,日益发挥重要作用。2008年11月15日,20国集团首脑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首次金融峰会,以应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升级成的全球性金融危机;2009年4月2日,20国集团领导人在英国伦敦举行第二次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同年9月在美国匹兹堡再次举行峰会。这三次峰会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尤其是第三次峰会有两个突出的亮点:一是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峰会上取得进展,会上发表的《领导人声明》宣布,20国集团领导人同意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至少增加5%,将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体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至少增加3%;二是就今后20国集团以及全球经济治理结构的走向做出决定。在《领导人声明》中,宣布20国集团将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20国集团峰会将机制化,自2011年起每年举行一次。这一决定意味着20国集团组织运行机制更为完善,将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 其次,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议题由最初的维护金融稳定逐步扩展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改革国际金融机构乃至应对气候变化,涉及领域更为广泛。维护金融稳定是20国集团成立之初的工作重点,主要目的是防止类似东亚金融危机再度爆发。2000年10月24-25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20国财长会议讨论了经济全球化以及如何防止和解决具有全球性影响的金融危机问题,达成了旨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共同对付金融危机的“蒙特利尔共识”,主要包括:共同推动经济、贸易全球化,使其成果延及发展中国家;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增加这些机构的透明度;继续朝建立统一的国际金融标准和规则的方向努力,以增强联合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对债务沉重的国家进行援助,帮助这些国家进入全球经济体系;在农业研究、环境保护和艾滋病等疾病的防治方面加强合作。此后,议题不断增加。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当年在渥太华举行的20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着重讨论了各国如何在财经领域就打击恐怖主义开展合作等问题;2003年在墨西哥城市莫雷利亚举行的第5次财长和央行行长年会上,增加了防止滥用金融体系、提高透明度和加强信息交流等三项议程;2004年11月20日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的第6次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又增加了人口与增长、地区经济一体化等议题;2005年10月15-16日在北京举行的第7次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除发表例行的《联合声明》外,作为两个具体成果,还发表了《二十国关于布雷顿森林机构改革的声明》和《二十国有关全球发展问题的声明》,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构改革开始提上议事日程;2006年11月18-19日在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墨尔本举行的第8次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探讨了能源与矿产问题的解决办法。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反金融危机成为主要议题。与会代表在当年11月8-9日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年会上,一致认为有必要改革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采取共同行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3月14日,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英国首都伦敦以南约50公里的霍舍姆举行,同意进一步行动恢复全球经济增长,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迄今已举行的三次20国集团峰会上,议题更加广泛。华盛顿峰会主要议题包括: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共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举措,探讨加强国际金融领域监管规范、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问题。伦敦金融峰会主要议题有6个:复苏全球经济、增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恢复放贷、加强金融监管和反对保护主义。匹兹堡峰会主要议题涵盖推动全球经济复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气候变化融资等。20国集团的议程如今已完全超出最初的设想,涉及领域日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