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稿日期]2010年3月30日 [中图分类号]P468.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28832(2010)3期0058-07 美国利益集团按行业属性可分为三类,即传统产业利益集团、新兴产业利益集团和公益性利益集团。因气候问题对其利益和影响有别,各类利益集团在气候政策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迥然不同。 (一)传统产业利益集团 这一集团主要由传统工业与农业组成,他们是美国经济的支柱,对制定气候政策的态度非常复杂,担心改变现行生产方式影响其既得利益。 1.化石燃料行业,即石油、天然气和煤及其衍生行业。他们认识到气候变化的重要性,但又认为应对气候变化不应以牺牲他们的利益为代价。美国石油协会关注石油勘探和开采,反对对本行业的束缚,称只有“可获得燃料”,才能创造清洁环境,发展碳捕捉和储存技术,投资低碳经济和能源替代技术。国家煤矿协会主张大力发展煤炭,强调开发清洁煤技术的可行性,反对可再生能源标准。美国煤气协会和美国洲际天然气协会分别代表煤气设备公司和天然气管道公司,称燃烧煤气和天然气释放温室气体少,是其他化石燃料所无法比拟的,因而值得倡导。总体来讲,化石行业利益集团不反对限制排放,但反对对其行业的发展加以限制。 2.传统制造业,如钢铁、汽车等高能耗产业。他们与传统能源行业形成紧密的利益链,认为强制减排将影响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对《京都议定书》非常抵触。美国制造商协会是美国工业界的代言人,全美80%的制造商都是该协会会员,下设11个政策委员会,为政府制造业发展出谋划策,为企业提供有关气候政策偏好清单。协会关注“可付得起的”和“可靠的”能源供应,强调要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和提高能源效率。它不反对发展可替代能源,但是倾向于由市场决定它们的开发;支持取消洲际用电交易限制;反对“走后门”将环境目标塞进气候立法之中,主张将可靠的能源目标与环境目标捆在一起。另外,由美国一流首席执行官组成的商业圆桌论坛赞同至少提高25%的国家能效标准,强调天然气和核能是未来能源发展方向。总体说,制造业利益集团对减排政策忧心忡忡,他们虽不都反对发展可替代能源,但强调发展替代能源不应优先于确保能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① 3.传统农业部门对气候变暖持怀疑态度,认为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被夸大,要求农业为气候变暖买单有失公允。农业利益集团担心生产率的损失和政府碳补贴向其他部门倾斜,要求政府支持生物燃料生产,增加补偿配额,出售碳减排信用等。 (二)新兴产业利益集团 他们属于低能耗部门,包括新能源、新材料、银行、保险等行业。该派利益集团认同气候变暖的科学论证,主张转变传统生产模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借以拓展获利空间。 1.新能源利益集团。他们认为,强化气候政策为他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太阳能行业协会支持制定可再生能源标准,并以此作为气候政策的基石。美国风能协会、地热资源委员会以及国家水电协会追求相同利益目标。清洁燃料发展联盟和可再生燃料协会得益于2005年能源法案和2007年新能源法案,重视乙醇等生物燃料的生产,强调生物燃料的环保性、安全性和经济优势。南达科他的POET生物能提炼公司是全美同行业领头羊,要求对生物燃料实行放开政策,大力生产纤维素乙醇;奥尔吉诺等4家生物燃料公司称能从藻类提炼出燃料,要求政府扶持,使其商业化;佛罗里达糖业制造商支持利用生物质能发电。 2.金融利益集团。摩根斯丹利、高盛等金融机构看好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前景,已开始研究和投资气候变化产品。十多家投资机构发起成立了气候风险投资者网络,推动华尔街分析师、评级机构和投资银行对投资碳市场的风险进行研究。目前,该网络成员已达80多家机构投资者,总资产达8万亿美元。②美国乔伊斯基金会赞助成立世界上第一家规范的气候交易市场——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纽约商业交易所与摩根斯丹利、高盛、都铎投资等9家公司合伙,组建全球最大的环保衍生品交易所——绿色交易所,交易温室气体排放权期货产品。目前,该交易所已向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申请独立法人资格。③金融利益集团用自己的经济理论改造气候变化方法学,其报告、评级、投资不仅影响美国气候政策,也影响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由于该派利益集团得到技术界的支持和气候学家的科学论证,对美国气候政策影响日益上升。 3.信息技术行业。该行业认为新能源的利用需要转换程序,测量和追踪温室气体减排情况需要技术硬件和软件,强化气候政策将为信息技术行业注入新的动力。近年来,谷歌、微软、IBM、甲骨文等巨头纷纷介入新能源领域。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智能电网解决方案,以确保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美国最大风险投资基金KPCB公司称,总量控制和交易机制立法,将开启软件行业新篇章。KPCB从2007年起开始注资软件行业的新星——哈拉公司,为企业开发测控温室气体排放的软件,利用网络跟踪企业用电、用水以及碳排放和其他污染信息,进而提供技术改进方案。目前,可口可乐公司已用哈拉软件试点,以跟踪全球1000多家分厂的减排情况。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