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当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即将走完百年历程,叩响双重意义的“新世纪大门”之时,赫然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两个大字:“挑战”! 挑战来自社会发展的需要。20世纪最后的十年,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十年,是生产力构成、经济体制乃至社会整体发展模式步入结构性变化的十年,也是全国人民为民族的振兴、腾飞,探求、描绘新世纪蓝图的十年。无论是现实的改革,还是未来目标的构建,都把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看作既是实现目标的必要基础,又是目标的重要构成。“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两大基本方针的确定,正是这种需求在决策水平上的表现。只要是理智清醒的人都会意识到,这对高等师范教育来说意味着什么。 挑战来自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深化的需要。1978年以来,尤其是义务教育法制定后,我国的基础教育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与新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又存在不少问题。如今,基础教育领域内,一轮新的改革已悄然兴起,且呈蓬勃发展之势。它始于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有些省市自“八五”期间就提出了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构建一流城市、一流教育”等令人振奋的目标。他们在抓住经济投入、学校物质设施、技术装备现代化的同时,狠抓教师和教育管理者队伍的建设。从学历层次的提高到教育观念的更新、业务能力的发展,从职前培养到职后培训,都表现出强烈的需求。在中西部地区,为高质量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目标,也充分意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在如此的改革、发展大潮面前,现有的高师教育,显得因改革滞后而不相适应。 挑战来自世界各国对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视和教师教育的改革。我们可以从下述一组信息中清晰地看出: “第一,美国的成功取决于更高的教育质量,这一质量标准是迄今从未有人敢于提出和追求的一种高标准;第二,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建立一支与此任务相适应的专业队伍,即一支经过良好教育的师资队伍。要赋予他们新的权力委以新的责任,面向未来,重新设计学校。没有这样一支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和具有远大抱负的专业队伍,任何改革都不会长久。”[1]美国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教育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工作组,在题为“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的报告中如是说,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形成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政策。 “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性人物是教师。新计划的改造的成功与否在决定程度上将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教学技能以及积极的、有说服力的和热情的态度。”[2]前苏共中央在1988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如是说,并提出了“必须根本改进师资的培养工作”的任务。 美国政府在1983年3月向众议院提交了有关“提高教师质量”的白皮书。 法国1981年把教师教育作为教育的三大改革任务提出。 日本在1884年开始研究为迎接21世纪进行第三次教育改革的设想,教师教育的改革、完善是其中重要组成。[3] 不同国家、共同声音,令我国的一些学者震动。他们指出,80年代以来,面向21世纪的全球性教育改革表现出一个共同点:“以提高师资质量为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它们的决策如此相似,时间如此一致,焦点如此集中,在教育史上实属罕见。”[4]我国政府自80年代中期起,也多次提出了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和加强高师教育的规定与措施,对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国家教委1986年3月制定颁发了《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1993年又颁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讨论稿)》。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我国对当代教育改革与师范教育发展关系的理解和应答。 面对上述诸多的发展性挑战,尤其是90年代以来国内社会和基础教育的发展,高等师范教育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唯有深化改革,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才能走出当前高师面临的困境,以新的姿态跨入新世纪、创造新天地。中国的高等师范教育要迎接挑战,除了深化改革,别无选择。还要特别强调的是,这是一次迎接新世纪的改革,它有深刻的时代、社会实践的背景,因此,局部的改、只考虑眼前问题的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全面的、结构性的、具有前瞻性的改革。作为师范教育更应如此。为此,我们首先需要重新审视已有的关于高师教育的观念,从明确规定的、写在纸上的,到现实中的、体现在行为上的。通过反思、通过对未来的把握,拓展思维空间,作出新的高师教育的理念性构建,然后转化到对高师教育功能的再探讨、教育目标的新设计,以及为实现教育目标所必须的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研究、评估体系的新规定。这是一项艰巨同时又关系中国教育未来的伟大工程,是需要多层次、各方面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协同努力的工作,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和代价的事业,但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失败的教育,将使人们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我们义无反顾,别无选择。 二 关于新的高师教育的理念性构建,笔者已在《转变观念、开拓发展空间》一文中作了专门的、概要性论述。所以,本文有关深化改革的论述,是以新的高师教育理念为前提性认识,把对高师教育功能的再探讨作为起点。 目前,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主要职能分普通中学的新师资培养和现有师资、行政人员的继续教育两大部分。前者主要有高等师范院校承办,后者主要有教育学院负责,两大功能、两类机构基本不相沟通。职业技术教育所需要的师资,正规培养和培训的渠道虽然存在,但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太薄弱,与为普通中学服务的师资培养与培训体系相比,太微小。所以,功能的偏狭,实现功能机构的割裂,以及中等教育中普通学科类师资和职业技术师资培养功能上的失衡,是当前高师教育存在的三大主要功能问题。显然,这些问题是结构性的、全局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