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51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0)01-0094-07 半个世纪以来,“自身意识”逐渐成为西方哲学界的核心话题之一。 “自身意识”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然而,它在西方哲学,尤其是西方近代哲学的问题域中却扮演着既熟悉,又陌生的角色。说其熟悉,是因为,自身意识以不同的称呼和面目出现在诸多哲学思想的根基之处,正如当代德国哲学家迪特·亨利希所说,“如果有一个词,它标识一个基本概念,它在现代哲学史中扮演了主角,那么它就是‘自身意识’”。①另一位当代德国哲学家曼弗雷德·弗兰克则这样宣称说,“如果要指出从笛卡尔到萨特的近代哲学的最小公分母,那么人们会毫不犹豫地说:这个公分母就是自身意识。”② 说自身意识现象又是陌生的,则是因为它少有被作为论题并且以恰当的方式而得以通达的,正是亨利希首先将自身意识确认为近现代哲学的基础,他同时又认为,从古希腊到近代早期的漫长的哲学史都只是自身意识理论的前史,是笛卡尔首先将自我确立为哲学的原则,在我思中,笛卡尔找到了一切认识的明见性根据。之后的近代哲学家直到康德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推进笛卡尔的这一洞见,康德最终将自我确立为先验哲学的最高点,并且,他们将自身意识与不同方面相结合。然而,在亨利希看来,也正是因为这些哲学家对自身意识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它为其他方面奠基的关系中,因而忽视了对自身意识本身的研究。是费希特第一个将自我的结构问题作为哲学的核心论题,“自身意识”成为了贯穿费希特整个哲学思想发展的基本原则。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主体的死亡”的宣告和语言哲学的兴起,人们对“意识”、“主体”、“自身意识”这类现象避之唯恐不及,自身意识问题再一次被遗忘了。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在上个世纪60年代,亨利希重新提起了自身意识问题。诚如其滥觞之作“费希特的原初洞见”③一开篇所指明的,“因为和当代艺术一样,当代哲学也来自对激昂的自我言说之声的犹疑。它用具体‘生存’和对语言的具体分析来对抗这种声音。”④显然,对自身意识现象的关注是和主体性的复兴紧密相关的,在这一点上,亨利希并不孤独,在二十世纪的另一个哲学传统中也有着类似的呼声,关于这一点,弗兰克有着简洁的概括,“在所谓大陆的和盎格鲁—撒克逊的哲学——传统上互相敌对的——之间形成了一种交错配置:主体性这一论题看起来从旧欧洲迁移到了新大陆。”⑤ 近几十年来,在英美分析哲学传统中出现了“心灵哲学”的转向,心灵哲学甚至试图取代语言哲学而成为第一哲学,但是与此不同,亨利希则自觉地追随近代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他甚至有意识地试图复兴笛卡尔和康德对自身意识所寄予的希望,希望将自身意识作为自足核心的论题,并且能够为其他论题提供确证。 亨利希的工作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同时也反映出了“自身意识”理论本身所包含的困难。本文试图以亨利希和另一位当代德国哲学家图根德哈特关于自身意识问题的争论为线索,来展示自身意识理论在当代哲学中所取得的成果和它本身所包含的困难,而我们之所以以亨利希和图根德哈特以及相关哲学家的争论为线索,是因为,我们认为,这场争论集中体现了在自身意识和主体性问题上存在着的方法论的对立立场,因而,详细地剖析这场争论,有利于自身意识理论乃至哲学的发展。 一、反思理论的困境 这场争论首先要追溯到亨利希的经典文章“费希特的原初洞见”,在这篇开创性的文章中,亨利希首次将自身意识确认为近现代哲学的基础。他追溯了自身意识理论的发展史,将自身意识的理论史分为若干阶段,他洞察到,在费希特之前的哲学家具有一个共同点,当他们直接面对并试图描述自身意识现象时,几乎完全一致地陷入了同一种模式,对于这个模式,康德有着典范的表达,“康德这样表述并且偶然讨论:他将自我思考为这样一种行为,在这种行为中,知道(Wissen)的主体撇开一切特殊对象,返回到自身,并且因而觉察了它与自身的持续统一。唯有在自身意识的情况下,思维与所思,拥有和所有,意向行为和意向相关项并非彼此区分。自我所在之处,就是主体和作为其对象的这一主体这两者所在之处。”⑥ 这种自身意识理论模式被称为反思理论,它将自身意识理解为作为主体的自我和作为客体的自我的同一关系,主体的表象活动从对象上返回到自身,并将自身作为自己的对象,在这里,活动和活动对象是同一的。 在亨利希看来,是费希特第一个意识到了这种反思理论的困境,因而开创了自身理论的新阶段。针对自身意识的反思理论,我们至少可以提出两个质疑。第一,反思理论认为,自身意识就是作为主体的自我返回自身,并且将自身作为自己的客体来表象,然而,如果自我不是首先已经将自身作为自我来把握,又怎么可能在反思中将主体确立为自我?也就是说,反思实际上预设了事先存在的自我对自身的意识,反思不是自身意识的起源,恰恰相反,它预设了自身意识,并且将其加以澄清,如果我们将自身意识与反思等同起来,那么我们就一定会陷入循环之中。第二,反思理论认为,在自身意识之中,作为主体的自我意识到了它与作为客体的自我是同一的,然而,反思行为如何能够知晓这种同一性关系呢?显然,只能是自身意识事先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同一性,在这一点上,反思理论同样会陷入循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