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形而上学》Δ7中,亚里士多德区分了四种意义的存在,这就是“就偶性而言的存在”、“就本身而言的存在”、“作为真的存在”和“作为潜能和现实的存在”。当谈到“就本身而言的存在”时,他告诉我们,它和范畴类型相对应,有多少种方式谓述,就有多少种“就本身而言的存在”的意义(《形而上学》Δ7.1017a23-25)。研究者们一致公认,在这里,亚里士多德表明了范畴类型构成了存在本身的结构,它使我们有理由认为,像实体、性质、数量、关系等范畴,尽管作为谓述方式它们也同偶性的谓述有关,但是,在根本上它们是对“就本身而言的存在”的表述,它们实际上正是存在本身的内在结构的具体体现。鉴于“就本身而言的存在”在亚里士多德整个形而上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因为,形而上学就是对存在本身的研究,尤其是对其中的“作为存在的存在”亦即实体的研究),很显然,对存在本身的范畴结构加以研究就具有密切相关的必要性;而在这之中,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的就是对亚里士多德如何划分范畴结构的原则的研究,因为原则是关键的,只有在一定的原则下,范畴的划分以及存在本身的结构的构成才成为可能。而正是在这个主题上,《范畴篇》的重要意义就显示出来了。因为,亚里士多德正是在这部论著中按照一定的原则对存在本身进行了范畴的划分,并且详细讨论了每一类范畴各自的特性和功能,而这实际上也就向我们详细地展示了存在本身的结构。这样,从对存在本身的结构原则的关注的角度转向对《范畴篇》的一个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就是这篇论文的目的。在这里,我试图对人们向来非常忽视的《范畴篇》的前四章做一番深入的考察,因为,正是在这开始的四章中,亚里士多德向我们详细地表明了他赖以进行范畴的划分、由以构成存在本身的结构的基本原则。 一 在《范畴篇》1a16-19,亚里士多德说:“所说的东西中一些是以复合的方式说的,一些则不以复合的方式。以复合方式说的例如‘一个人跑’,‘一个人赢’;不以复合方式的例如人,牛,跑,赢。”而在1b25-28中他又说:“不以复合方式说的东西中的每一个,或者表示实体,或者表示数量,或者表示性质,或者表示关系,或者表示处所,或者表示时候,或者表示姿态,或者表示具有,或者表示主动,或者表示被动。”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所做的范畴划分。 初看起来,亚里士多德在这里所做的范畴的划分似乎是完全没有原则的,他仅仅就我们语言中的非复合的语词而非句子进行了考察,按照它们各自的语义特征的不同将它们划分成为十类。① 显然,这十类范畴和《论题篇》(103b20-39)中、和《形而上学》Δ7(1017a25-28)中所罗列的范畴是具有内在联系的,而就《范畴篇》本身而言,说它们展示了存在本身的结构,这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为什么划分成为十类,以及如何划分成为十类?亚里士多德却似乎完全没有交代,甚至似乎完全没有考虑,他在这里所做的范畴划分似乎是完全任意的。从而,甚至罗斯也说:“亚里士多德没有任何‘范畴的演绎’,没有任何证明以指出实在必须做这些划分。他似乎通过对实在的简单的考察,辅以对语词差别的研究,便获得了这十个范畴。”② 但是,这只是表面的看法。认为亚里士多德只是通过对我们的语词语义的简单考察和区分就获得了各类范畴,这是对亚里士多德《范畴篇》的一个严重误解。实际上,范畴的划分,亚里士多德是有着严格的划分原则的,而就范畴的划分是与存在本身的结构相关而言,亚里士多德划分这些范畴所依据的原则也就是存在本身的结构原则。《范畴篇》的前4章正是对存在本身的这些基本结构原则的阐明。 研究者通常忽视《范畴篇》的前四章,尤其忽视它的第1章。例如,里斯特(Rist)这样说:“《范畴篇》第1章和这本书的核心篇章的理论只有相当松散的联系。”③ 卡恩(Kahn)认为《范畴篇》第2—5章包含一个系统的谓述理论,但没有提到第1章。④ 韦丁(Wedin)在概述研究者的这些观点时指出,许多人甚至认为,即使《范畴篇》的头15行(亦即第1章)被径直省略掉,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而一些人甚至走得更远,以至于认为《范畴篇》的前四章不过是一些只言片语的随意组合。⑤ 所有这些人都没有认真地审视《范畴篇》前四章的基础意义,尤其没有意识到第1、2章对于整个《范畴篇》的范畴划分工作的基础意义。实际上,在这两章里亚里士多德向我们所展现的,正是他后面赖以对存在本身作结构性的范畴划分、并对每一类范畴进行严格的逻辑区分的基本原则。 在《范畴篇》第1章中,亚里士多德对三种语言现象进行了区分和界定,这就是“同名异义”(homonymy)、“同名同义”(synonymy)和“同源派生”(paronymy)。他告诉我们,同名异义是指只有名称共同,名称下的存在的定义不同,例如,一个人和一幅画在古希腊语中都可以叫做zoion,但它们各自的定义却不同,因为一个人被叫做zoion,是因为他是动物,而一幅画被叫做zoion,是因为它是图画。同名同义是指不仅名称共同而且名称下的存在的定义也一样,例如,一个人和一头牛都可以叫做动物,而它们的定义也是动物。同源派生是指通过词尾的区别从某个词获得名称,例如,文法学家来自文法,勇士来自勇敢。这是第1章的主要内容。 而在第2章中,亚里士多德除了把所说的东西按照复合的和非复合的划分成为两类,即句子和词以外,主要做的就是把存在者按照“是否谓述一个主词”、“是否在一个主体之中”这两个原则的肯定和否定的四种组合划分成了四类。这就是:(1)谓述一个主词、不在一个主体之中的,例如,人谓述这一个人,但不在任何主体之中;(2)在一个主体之中、不谓述一个主词的,例如,这一种文法在主体灵魂之中,但却不谓述任何主词,这一种白在主体身体之中,但不谓述任何主词;(3)谓述一个主词、在一个主体之中的,例如知识在主体灵魂之中,而且也谓述主词这一种文法;(4)不在一个主体之中、不谓述一个主词的,例如这一个人、这一匹马,它们既不在一个主体之中也不谓述一个主词。这是第2章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