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比较大的步伐。对体制改革的认识逐渐统一,对原有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改革的思路、探索的途径取得了共识;各省、市、各部委、学校积极推动改革,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出现了一批改革比较好的典型,积累了经验,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改革进行得比较早的学校,拓宽了办学的视野,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出现了新的发展局面。 近几年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表明: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是推动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在新的形势下,高等学校要改变过去只为部门、行业服务的观念,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扩大服务面向,特别是要重视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按照高等教育自身的规律,高等学校应该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学校应该面向社会自主办学。要使学校真正能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学校必须有自主办学的权力和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能力。这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放权以增强学校自主办学的权力,同时必须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淡化学校单一的隶属观念,改变学校单一的隶属关系,为学校真正实现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以增强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能力。 另外,由于我国过去部门办学、行业办学,加上五十年代院系调整,我国高等学校的科类比较单一,单科类的学校太多,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和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我们应该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在一部分学校形成更加综合的学科氛围,形成一些科类更加综合的大学。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等学校的结构、布局不够合理,设置重复,不少学校规模过小,资源过于分散,规模效益偏低。特别从一个地区一个省市范围来看,许多地区高校结构、布局都不合理,必须通过改革,适当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好高等教育。 所以,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必须改革,否则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不能适应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要有一个规划。各省市要有一个统筹的规划,即对所在地区所有高等学校进行统筹的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涉及我国及各地方高等教育的结构、布局和体制,通过改革形成的新的结构、布局、体制应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地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管理体制改革不能任其自发进行,特别是目前已经迈出了重要的步伐,取得了一些典型经验以后,更需要有一个总体规划,在这个总体规划下分步实施。地方的规划必须是一个统筹的规划,要把所在地区部委的院校综合考虑进去,该共建的应共建,能够转由地方管理或者与地方院校合并进行结构、布局调整的,应当列入规划之中。 依靠中央部委领导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是搞好管理体制改革的先决条件。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事关科教兴国的全局,同时这项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如人事、财务、基本建设、各业务部门,仅仅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自身是很难进行的,这几年凡是这项改革进行得比较顺利,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的中央部委和地方,无一例外地都是在部委、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亲自过问、亲自指导下进行的。推进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强化政府行为,只有部委、省市领导真正重视了,切实加强领导,措施有力,改革才会成功。 精心操作,在改革过程中做好思想工作。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学校及各方面人员的切身利益和工作的安排,涉及学校的发展,在改革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矛盾、顾虑和各种各样的想法,必须加强引导,有针对性地做好各方面人员的思想工作。 有一部分学校的领导,担心在自己任职期间,学校进行了调整,甚至丢掉了老校名,有所顾虑,个别的同志还为自己是否继续担任领导工作有所考虑,这些想法是可以理解的。管理体制改革毕竟是一项涉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大事情,管理体制改革也为每个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和更大的活动空间。如果高校的领导同志在自己任职期间,抓不住机遇,坐失良机,这也可以说是没有对学校的发展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会给学校发展留下遗憾。 进一步推进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解决好几个问题: 1.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如何在“九五”期间取得突破性进展。李鹏总理在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上指出,“发展要注重提高质量、效益和优化结构,改革要在重点和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段话对于我们搞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九五”期间,我们要以“共建”和各种联合办学为主要形式,坚定不移地推进管理体制改革。这方面近几年已经迈出了比较大的步伐,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今后几年要有突破性进展,还需要各部门、各省市、全国高校共同努力,特别是希望综合业务部门来帮助我们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在总结现有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以寻求更大的发展。 2.如何更好地发挥“共建”的作用。李岚清同志多次讲过共建的基础是贡献。实行省、部共建的学校,要积极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学校的发展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所在地区多作贡献。这既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走向,同时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在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过程中,求得自身的发展,也取得地方政府和地方各部门、企业的支持。如果学校只是一味地要求地方支持,而不主动作出贡献,这样的“共建”是不会长久的,也不是我们改革的本意。中央部门要把对学校的部分管理权转给地方(如招生、专业调整、干部管理等部分权力),以便地方更好地统筹和共管,充分利用这些学校的资源为地方服务。地方政府要逐渐把这些学校的发展纳入到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战略中去,同时在政策、经费等方面支持这些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