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是整个高等教育的核心,人才培养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所以近年世界各国都把教育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问题来加以研究,课程改革在整个高等教育改革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西方国家,基于传播和发展高深学问的高等教育理想,大学一直强调学术自治、学术自由,课程更是各大学的“内政”,外界难以对其产生影响。但从总体看,仍能发现影响西方大学课程改革的思想,看出西方大学课程改革的一些共同点。特别是为了迎接新技术革命和全球经济竞争的挑战,80年代以来面向新世纪的课程改革步伐加快,其中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自现代大学形成以来,学科中心的课程设计一直占主导地位。大学课程是通过对历代人类文化遗产的筛选,由其中最适合于发展人的智力或官能的一些学科组成,他们认为智力一旦得到锻炼,就可以迁移到任何领域中去。从中世纪大学的三艺、四艺教育到近代的人本主义课程,都是在这种思想下形成的。现代西方大学课程改革是从本世纪初蓬勃发展起来的,本世纪初到30年代兴起了世界性的课程改革运动。这个运动从变革传统的学校观——把学校视为各种知识、技能的接受机构出发,探索并实践了新的课程,这一段时间占统治地位的是进步主义的课程观。 二次世界大战使蓬勃发展的大学课程改革嘎然而止,二战结束后,许多军用技术被转向民用,科技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领域,伴随战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知识的总量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着。社会生产中科学技术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对大众科技文化水平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面对如此增加的知识和高等教育必须适应社会需要的挑战,占统治地位的进步主义的课程观受到批判,到50年代前期,进步主义思潮即已急剧衰退。这时以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布鲁纳为代表人物的学问中心课程论得以形成和发展。他认为面对科学技术带来的无限增多的知识量,唯一的办法是教授“科学的结构”,即学科的“基本观念”、“关键概念”和学问的研究方法,通过提高“质”来解决“量”的问题。学问中心课程就是编制经过精选的、具有高质量知识内容的课程,同时通过学问研究的认识方法,提供给学生学习,使之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的认识方法。这一思想得到了世界性的响应。在美国,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事件的冲击,使朝野决心致力于学校课程的现代化、科学化,这就使得60年代美国课程改革极其鲜明地形成“学问中心”课程的内容与方向、特点和性质。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10年,即从1957——1967年,一般称之为课程改革运动的时代。 学问中心课程怎么会产生如此的影响呢?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列举了三个原因:第一是我们正在进入科学技术的新时代,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个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为猛烈,大量科技新领域的出现,使人们关心大学里学到了什么的问题。第二是苏联征服宇宙空间的领先表明,他们不仅在军事上,也可能在工业上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第三是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大大提高,激起了更多的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关切。虽然学科中心课程在1951年就有人提出,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上天无疑加速了这一课程改革运动。学问中心课程在课程设计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注重学问的研究方法,以智力发展为中心,把学生当成未来的科学家、学问家培养,使大学课程在内容上更为学问化;第二,它批判课程内容的相关化、融合化,反对学科的结合,主张每门学科的内容要专门化;第三,学问中心课程着眼于知识结构的把握,以学术领域的第一次要素——概念、关键概念、原理、探究形态为中心组织各门学科的知识。 到70年代,学问中心主义受到批判,认为它不考虑学生特点、兴趣和要求,仅仅着眼于专门科学的知识结构、理论系统来构成学科,适于培养尖子,不适于一般学生的学习。另一问题是一味强调课程中的个别学科,造成了知识的分裂和片断化。特别是进入70年代以后,学科的发展呈现出分化与综合并存的局面,大量综合后形成的边缘学科以及交叉学科成为科学发展的一大特点,而学问中心课程是与这种科学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的。同时,布鲁纳本人也提出,“我们必须少说一些学科结构,更多地谈论学习者和他的学习结构”。由此,自7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兴起了一场重新检讨处于迷茫状态的现代学校教育,根本改造传统学校的运动,这便是人本主义教育运动。 人本主义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强调满足学生的需要,它力主学校课程“人本化”,强调实施三类课程:学术性课程、人际关系课程和自我意识自我实现的课程,以实现包括学术潜力在内的人的能力的全域发展。人本主义课程主要是追求“学生中心学校”(Student-centered school)的复兴或“学习者中心课程”(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的构成,它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是把学校的重心由接受学者书斋的学问知识过渡到尊重学习者的本性与要求;第二是承认学生学习方式同成熟学者的研究活动有重大质的区别;第三是学校课程必须同学生的生活及现实的社会问题联系起来。人本主义课程不像学问中心课程那样仅仅把重点放在智力上,它是以“人的能力的全域发展”为目的的,课程除了纯粹的智力发展外,情绪、态度、理想、雄心、价值对于教育过程来说也是应当关注的正当领域,还要发展自尊和尊他的思想意识。